爱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 > 花谢如雪乱十载 > 第11章 大殿决裂

第11章 大殿决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参见大王!”

越王宫议事正殿,众臣齐喝,气势恢宏。

勾践高高地坐在王座上,看到范蠡还是立在原来的位置上,心中欣喜,“范蠡,寡人说过,醉酒说过的话当不得真,寡人就知道,你今天一定会来上朝的。”

范蠡委婉道,“大王,范蠡今天是以客卿的身份来凑凑热闹。”

大家都知道范蠡这人不拘一格,经常做些出格的事,而大王却对他极其信任宠爱,所以对范大夫的说辞都会心地笑笑。

果然,大家听勾践笑道,“是什么身份并不重要,你来了就好。”

范蠡微微躬身,算是对勾践表达了尊重与会意。

勾践既而问向范蠡身旁的文种道,“文大夫,你昨天不是有急事要向寡人禀报么?”

“回大王,自战胜吴国以来,这三年,百姓休养生息。微臣视察民间时发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过,我国地广人稀,虽然国土富庶,无饥馑之患,但相对于齐鲁诸国,仍然农耕落后,商贸不兴。”

“是吗?”勾践应和。

文种答道,“微臣认为,我们应该轻徭薄赋,鼓励农耕,以使百姓能够积聚财富,令国力富强。比如,针对地广人稀,我们应该鼓励生育,增强劳动力,并且减田税三年,鼓励百姓开垦荒田。”

文种的政见,以养民富国为主,这与范蠡的期望不谋而合。槜李一战,为越国暂时稳定了周边局势,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正是践行文种政治理想的绝佳时机。这些问题,他们早已聊的十分通彻,只要大王支持,文种很快就能将有利于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

勾践有点漫不经心地附和道,“这些事情,文大夫,你与范大夫拿主意就是。”

“是,大王。”文种说罢,默契地与范蠡相视一笑。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寡人要跟你们商量一下。”勾践口气一变。

“请大王吩咐。”文种躬身道。

“刚才文大夫说,要积聚财富才可以国力富强,寡人认为,要国力富强我们还有更快捷的方法。”

勾践扫视了一下群臣,“不错,三年前,我们赢了一仗,但这三年里,吴王夫差在日夜练兵,寡人相信他一定会兴兵复仇,与其坐以待毙,我们不如先发制人,攻其不备,到时候吞并吴国,我们国力自然倍增,不是比减税减赋要快多了么?”

“这……”文种一愣,“主动向吴国开战……?”

一听到大王的真实意图,百官们都不约而同地纷纷低下头,窃窃私语起来。

范蠡紧锁眉头,低头不语。他没想到,勾践这么快就完全按捺不住了。看了看大家都不出声,他又瞧了眼文种,文种也是一脸忧虑地低着头。

感觉到范蠡的目光,文种也回望了范蠡一眼,但最终,他向范蠡摇了摇头:我们回去从长计议,范蠡,不要在这个时候出头。

“为什么都不说话?”勾践喝问道,“你们平时不是很能说嘛!”

文种上前一步,含蓄道,“大王,打仗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方方面面,大王还要深思熟虑才是。”

勾践道,“寡人早已深思熟虑过了,文大夫,你就在越国继续带领百姓垦荒种田、保障补给,范大夫,就作寡人的征吴大将军,随寡人出征。有你二位统领内外,征吴大计,成也!”

“这……”文种面露难色,低下头来,旋尔又忧心忡忡道,“大王,槜李之战后,我们国力才刚刚恢复。如果现在兴兵伐吴,劳民伤财,恐怕,这三年的努力将付诸流水啊。”

“文大夫不必担心,寡人说了,战争,就是快速积蓄国力的捷径!等打赢这一仗,有整个吴国的国力充实我越国,何愁我越国国力不盛!?”

文种听罢,紧锁眉头,再次低下头来。

殿上众大臣之间眼神往来,窃窃私语之声渐尽,都是噤若寒蝉。

勾践此时,兴致高昂,连群臣领袖文种大夫都无计可施,哪还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触勾践的霉头?大家又忍不住纷纷偷瞄着范蠡,只见范蠡立在文种身后,身形凝重。

“诸卿若无意见,此事就这么定了!”勾践宣布道。

群臣又是一阵窸窣之声,仍无人敢进谏。

“大王!”这时,范蠡深出一口气,上前一步,站到文种身侧。

“少伯!”文种小声叫他,让他不要现在忤逆大王。

范蠡却毫无退色,神情坚定而从容,抬头朗声道,“大王,时机未到,我们便不该轻言战事!”

“时机未到?”勾践眉目一犀,质问道,“那依范大夫之见,什么时候时机才算成熟呢?”

“大王,一切须从长计议。”范蠡道,“要想必胜,先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按照文大夫的治国方针,脚踏实地地充实国力才是我们目前首要的事情,待国力强盛、军备充足之时,再伺机而动,征吴便水到渠成了,无论如何,绝不是现在……”

“错!”勾践面色一沉,断然打断范蠡道,“等越国发展强大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再来个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到了那时,吴国也已经变得强大,准备充足。争战,不就是应该在对手最弱的时候,一击制胜么?所以寡人认为,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何况,寡人已等了三年,还需要什么从长计议!”

大堂之上,气氛陡然变得死寂。

范蠡并不是不懂为臣之道,也不是不明白文种此时的顾虑,更不是一个会傻到不分场合顶撞君王的愣头青,而是他知道,勾践攻吴的想法早已滋生多时,此时的回避,并不会给这件事带来任何回还的余地。

他此前也不是没有委婉地表示过自己的反对,他曾私下多次旁敲侧击地告诉勾践时机并未成熟,但如今看来,显然都没有什么效果。今天,他绝不能再给出摸棱两可的态度,因为一旦在大殿上下了王令,便再没有收回的可能。

范蠡沉声道,“大王。‘兵者,凶事也’。战事一开,死伤无数,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掌握全局。纵然我们最后赢了,也必定伤了元气啊。更何况,以现在吴越两国的情况来看,极可能是两败俱伤,到时候,群雄环伺,恐怕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

大殿内众臣听罢,纷纷点头称是。

勾践见状,沉声道,“范大夫自然是深谋远虑,可我们这么想,吴国也是这么想么?吴国夫差性格刚烈急躁,难道他能等到范大夫所谓‘时机成熟’的时候,才向我发难?”

勾践又厉声质问道,“如今,吴王阖闾为我所杀,吴越两国早已是解不开的世仇,夫差迟早要来报仇,寡人不趁他羽翼未丰,打他个措手不及,难道还要在这垂手而坐、引颈就戮!”

“大王,吴国夫差现在的确是羽翼未丰的雏鸟,可我们越国此时也并不是肌肉强健的巨人啊。”范蠡又谏道,“当年吴国起不义之战在先,我们重伤吴王阖闾在后,微臣认为,我们不妨和夫差和谈,尽量化解双方的仇怨,以边境的和平,为越国的发展赢得充足的时间。”

“和谈!?寡人打了胜仗还要同他和谈!?”勾践指着范蠡大喝道,“想不到这种荒诞的建议会出自你范蠡之口!”

众臣一诧。

自范蠡入越为臣以来,勾践一向对范蠡赏识有加,言听计从,众人从未见过勾践斥责范蠡,更何况在大殿之上。

勾践也觉得自己的语气有些过分,缓和道,“不过是区区吴国,值得我们在这里这样大费唇舌么?”而后,他的眼神充满深意的掠过范蠡,却用更加坚定的声音对满朝文武道,“一个小小的吴国,如果还要我们花上三年五年十年的工夫,那还何谈天下大计!”

“天下?”殿上众臣又一诧。

越国从来都只是一个东南小国,甚至除了三年前那一战外,连吴国都鲜少战胜过。在越国众臣的心中,能在吴国威压之下保全自己已是不易,“天下”二字,从来没有进入过他们的视野。

看到众臣反应,勾践道,“不错,就是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