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可以去伞下面堆的。方安想这么说,但看到对方滴着汗的侧脸,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份好意。
“看来我是没有堆沙堡的天赋。”明叶泄气地坐在沙滩上。
“你想看什么,我堆。”方安刚刚堆好了一个踩在海螺上的小螃蟹,他又清出了一片平整的地方,好笑的看着失去斗志的明叶。
“嗯……堆一个小人吧。”明叶想,“要单膝跪地弯着腰的,旁边放着一桶水,正在堆沙堡……”
方安愣了一下,他猛然转头凝视着明叶笑意盈盈的眼睛,好像又看见了那个宫门下大雪纷飞的冬天,皇帝陛下抱着暖炉,笑盈盈地让方安堆一个自己。
“你让我堆我自己?”方安忽然就被逗笑了。
“我就喜欢这个。”明叶轻声道,“除了这个,别的都不想堆。”
方安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他想问些什么,却又胆怯地闭了嘴。
有没有记忆的,有什么意义呢?有人拥有全部的记忆,可他仍旧不像是方安记忆里的那个人。
到底什么才是判断一个人的灵魂的最重要的东西?
有人说是记忆,记忆是塑造一个人格的重要部分,如果没有了记忆,人就会逐渐和从前的自己产生偏差。
可人是每一刻都在和从前的自己产生偏差的。记忆一直在更新,人也一直在变化,而同样经历的人,也常常会走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那爱一个人又是在爱对方的什么呢?很多爱情小说里常常会塑造一个前后变化巨大的角色,这些角色或许前期天真烂漫,经历变故后阴郁冷漠,或者原本杀伐果断,在过程中逐渐改变刻板思想,更有人情味了起来。可无一例外,那些在他们变化之前就爱上他们的爱人,往往会始终如一爱着他们的人格底色——黑化的角色固然令人恐惧,可无意间从他身上看到从前的人格总会让人心软,冷漠的角色有人情味之后固然让人欣慰,但也建立在从前的人格底色未曾变化。
不然一个本就十恶不赦、毫无良知的人,尽管再如何变化,若是人格底色不变,也实在无法让同在一个世界之中的三观正常的人喜欢。
至此,方安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在明夜身上,他看不到从前明叶的人格。
而面前的这个明叶……方安只是看着他,看他温柔的眼睛,看他忐忑的神色,看他越靠越近,唇上触感温润,大脑一片空白。
明叶的人格,确实是在这个人身上的。
……罢了。方安忽然感觉很累,他自暴自弃地想着。
完全不想多想了。
这一次,他只想选择面前的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