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说咱家纪晴真了不得呢!”
纪晴俏没声的在一旁偷偷听着,知道现在她爹肯定会更防着一点,纪文川为人忠诚本分善良,但有个很要命的点,就是特别信任自己的亲戚。
纪文川不知道,当年他死之后,欺负他们孤儿寡母最狠的,也就是这些他觉得特别好的亲戚。
天气渐渐热了,很快就迎来中考,高考,这些大考结束,就会有全区的小学联考,中高考这些事儿村里人也不怎么关注,考上高中的都是寥寥,更何况是大学呢,这时候出个大学生,村里都是要敲锣打鼓放鞭炮庆祝的,纪家倒是多少关注了点,因为纪文权今年带初三毕业班,要带人去市里参加考试的。
这时候不像后世,只要到了初三就可以参加中考,而是要先参加会考,会考通过才能够有资格参加中考的,农村的不少学生都会止步于会考,要么回家务农,要么南下打工。
纪文权回来后特地回来老家一趟,跟纪晴讲自己打听到了与联考有关的事儿,全市都很重视,虽然是全区联考,但市辖区都是用的同一张试卷,和城里孩子比,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
不仅如此,纪文权还特地到纪晴小学去了一趟,跟纪晴的班主任说了这事儿,本来村里小学也出不来几个人才,目标也就是让孩子们能认识字,学些基本的算术,考试的时候,甚至于学生打小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在听到纪文权说的事儿,又看到纪晴每次考试都是双百,于是都开始重视起来。
从校长到班主任都开始为纪晴考试做准备,然而尴尬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纪晴比这些老师程度还要好一些。
这也不能怪这些老师,毕竟纪晴上辈子只是初中毕业,但最大的爱好还是读书,沈念安做数独之类的游戏的时候,纪晴也很喜欢跟着一起做,虽然每次都做不过,加上再过个十几二十年,社会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那时候能够获取知识的路径就更多了,纪晴见过更广阔的世界,更先进的未来,见识自然是这些老师们没有办法比的。
尤其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这些前鼻音后鼻音部分,边音鼻音部分的老师们简直是降维打击。纪晴跟着就成了众多人口耳相传的神奇人物。
虽然有的老师普通话不过关,但一手毛笔字和钢笔字写的特别好看,纪晴就跟在后面练字。
很快,全区联考的日子就到了。
全区联考是在市里面考,规格等同于中考,因为是第一次,市里也非常重视,要求很严格。
纪晴班级里除了纪晴也没人去市里,有的是只准备念到小学就结束,有的是准备上乡镇高中,至于城里面的初中,那是市里面的孩子和十里八村极其富裕的人家才会去上的,跟他们这些普通的农户人家也没什么关系。
现状让纪晴很无力,她很想让大家一起认真学习往上考,但她也知道,这是不现实的,以她现在的能力,根本不可能,不过因为她成绩好,大伯又是初中老师,多觉得她很厉害,对她没事让大家多读书的行为也算是保持肯定的态度。
初三毕业结束,纪文权空闲的时间多了起来,纪晴参加联考的时候,就是纪文权带着去的。
联考前,沈念安找过一次纪晴,准备放弃参加联考,因为参加联考就必须到市里去,就算参加了,他也上不起城里的中学。
纪晴默然,她知道自己还是想的太简单了,沈念安因为家境的原因,并没有继续往下读的打算,甚至是主动逃避这件事,参加市区联考,面对那么多高手,凭借那么一点时间的突击是根本不够的,生活不是小说,人物都是惊才绝艳,他们也只不过是普通人,怎么干的过那些从小就被悉心教导的同龄人呢?
上辈子时候的她,甚至连少年宫也是在成年之后才知道的。
得不到靠前的名次,就算考上了,沈念安也只能交学费上初中,华英的学费不便宜,纪晴甚至都不敢保证说自己家里供得起,更何况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沈念安呢?
纪晴的心情很沉重,沈念安递过来一个红色的丝带:“这是我去庆福寺请的,你不用担心我,好好考试,我等你的好消息。”
纪晴点点头,没有多说别的话,拿着红色丝带绑在了书包上,带着去了市里。
考试只考一天,上午语文,下午数学,语文和数学都有附加题,幸好这时候小学升初中不考英语,要不然纪晴觉得自己可能也会早早的就放弃了。
成绩十天后出来的,电话打到纪文权家里,说是纪晴得了全区第一,纪家高兴坏了,觉得真是祖坟冒青烟,纪家奶奶默不作声的在家里的香案前点了三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