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秀没好气:“你洗的动么?”
到最后也没拦着纪晴跑前跑后的帮忙,虽然看起来也没帮上什么忙,心里却软了,让纪晴提着篮子朝着河边走。
绕着村子是一条不大的河流,上面用石板砌了个高台形成落差,留下来的石板在水流比较平缓的地方沿着河岸砌成了不规则的台阶,方便人们洗衣服用水。
水很清,近岸的地方甚至能看到底下的石头,水也很凉,入手刺骨。
早上人不多,就两三个婶子,也拎着篮子在洗刺蒿子,看到顾云秀和纪晴,纷纷打招呼,一个婶子看纪晴拎着篮子里的刺蒿子很少,笑道:“你这能做多少?我匀你点儿。”
说着从自己篮子里抓了一把放在纪晴的篮子里,纪晴乖巧的道谢,婶子对顾云秀道:“晴子看着长的越来越漂亮了。”
顾云秀谦虚:“哎,别提了,闹人的很,昨儿才打了一顿。”
在水岸边盥洗的人们于是开启了话题,张家长李家短的聊了起来,纪晴在旁边一边听着,一边有一下没一下的将篮子往水里沉,然后一根一根的捡混在刺蒿子里面的杂草。
其中一个人就提到沈家庄沈梅跑了的事儿,乡村里生活简单,除了农活外,也就是这些杂七杂八的家长里短,事儿也瞒不住,聊着聊着逻辑对上了,很多事儿也就出来了,当然也不乏胡乱编排的。
纪晴留心听着,只听到了说沈梅跑了,后面都是人们的感叹。
其中一个婶子道:“虽说是捡来的丫头,你给人家一口饭吃,让人家活下来,那是积德,你老婆死了没多久,就想做那事,只可是作孽哦!”
其他几个人纷纷附和。
还有人冷笑:“那混人当谁不知道他想法呢!糊涂油蒙了心了!我活这么些年,还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事儿!个丧天良的。”
也有人为沈梅的养父说了几句话,但也没能抵得过给纪晴塞刺蒿子的婶子的大嗓门,很快就弱下去了。
纪晴将刺蒿子淘洗干净,把里面夹杂的一些草叶子都给捡了扔掉,顾云秀就将刺蒿子接过来,在石板上不断揉搓,将刺蒿子里面带着苦味的汁水给揉搓出来。
纪晴闲的没事就在河面上打水漂玩,不远处有三三两两的白鹭落在水草里,缩着一只脚站立,清晨的草味带着土地的新鲜劲儿,叫人神清气爽,渐渐的,人也都散了,又有些年轻女人捧着盆过来洗衣服的。
刺蒿子里的苦汁全部揉搓出来之后,就可以放在蒸好的糯米饭里,糯米饭里放着切碎的腊肉和少许切碎的红辣椒干,只是蒸出来吃就已经很香,又放了刺蒿子进去,更添了一抹清香,让原本容易腻味的糯米饭变得爽口许多。
纪文川从厨房拿出一对长筷子,经糯米饭搅拌开,他平日里既细心又耐心,拌起糯米饭也是不慌不忙慢条斯理的,沿着一个方向拌出来的糯米腊肉饭,先是被做成团子,又压扁,然后放在油锅里面炸的两面焦黄,吃起来焦香里又带着劲道的绵软,腊肉的咸香伴着辣味和野菜清香的气息,口感丰富,很容易让人一连吃好几个。
不过在吃蒿子饼之前,上巳这天还有个讲究,要吃麻油炸鸡蛋。
顾云秀拎着炉子在院子里生了火,拿着一柄大铁勺,里面盛了三分之一的芝麻油在火上烤热,然后连打了三个鸡蛋进去,铁勺里炸出来一团金黄带点焦脆的鸡蛋花,吃起来很香,但是纪晴觉得三个鸡蛋太多了,她还想留点肚子吃饼子,却被顾云秀一瞪眼:“哪有吃两个的,要么一个,要么三个。”
纪晴:“那我吃一个。”
“一个太少了,不行。”
纪晴只好吃三个,后来看到纪蕊也被逼着吃了三个后,也就觉得没啥了。
忙碌一早上,顾云秀拿碗出来装了满满一碗蒿子饼递给纪晴:“给你二奶奶送去,顺便跟二奶奶说一下,让她端午给你们留几个杏儿桃儿。”
二奶奶儿子出门打工,女儿也嫁了人,二爷爷去世的早,家里就剩下二奶奶带着一个小孙子,守着一个大院子,院子里种了很多果树,本地常见的杏树桃树梨树都有,二爷爷生前喜欢侍弄果树,果树也长的好,挂果挂的早不说,还又大又甜。
纪晴应了一声,端了碗就给二奶奶送去,二奶奶正带着小孙子在菜园子里浇水,远远的看纪晴过来就招呼了一声,纪晴就直接将碗端到菜园子里去了,说是自家里做的蒿子饼,送给二奶奶尝尝。
二奶奶将水瓢放下,笑道:“正好我今年带青松没什么时间去摘呢,可帮我解决了大事,端午等果儿熟了,过来我家摘果子吃。”
纪晴脆生生的应了后往回走,看到两三岁的青松坐在小木马上自己一歪一歪的玩的快乐,没忍住呼噜了一下小孩的头发,她记得上辈子青松考了个很不错的学校,还办了酒席。
现在还是个流鼻涕话都不会说的小小孩呢!
回去的路上正好看到村书记家的小云朝自己跑过来:“我正要去找你呢,有你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