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打工就都去打工,别留在这里,孩子我会照顾好。”纪家奶奶非常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过你们每个月都要汇钱给我。”
纪晴思来想去,也跟着道:“大伯,你让我爸妈都去,要是不适应再回来。”
“是啊,大哥,我是想多攒点钱给晴晴念书,大哥你说晴晴是读书的料,我问过,想要去好的初中学费不便宜,要是读了高中,万一市一中差几分,择校费也要几千,再说也不知道那时候会不会涨。”
几千上万是什么概念,在这个时候,如果只是在家种地,一年也不过两三千块钱。
纪文权还是不同意:“话不能这么说,我打听过了,你们这次小升初的毕业考试全区统考,现在正教育改革,如果你能考到全区前几,是可以进到重点初中的,华英中学教育资源好,提供的奖学金也不少,你要努力试一试,那就不用花什么钱。”
华英中学是陶安市最厉害的初中,每年升市重点的人是最多的,学费也贵,但是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学校会给不菲的奖学金,而且三年学费全免。
纪晴也想去这个学校,而且是带着奖学金去,如果能进这所初中,也就意味着一只脚迈进了市一中。
考上市一中,对农村学校来说有多难呢?这么说,纪文权所在的中学建校也有几十年,算本地不错的学校了,但目前没有一个人能考上市一中,花水中学考的最好的学生也只敢看自己能不能上市二中。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顾云秀和纪文川一起出去呆半年,多少挣一点钱后回来,以防万一。
和父母没有呆多久,就要分开,纪晴心情很不好,觉得特别难受。
这一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在周日,本地风俗,上巳节要吃刺蒿子饼,刺蒿子长在野外,一到三月三前两天,野外就能见到三三两两的大人或小孩,拎着个篮子采刺蒿子,刺蒿子必须得是嫩嫩的,采了后拿到井水边搓揉洗干净,然后掺进混了腊肉蒸出来的糯米里,再用油炸了,吃起来咸香里混着野菜的清香。
三月三,本地人称作鬼节,说的是这一天是已经逝去的人的节日,鬼门是要大开的,鬼魂们是要出来玩的,类似于阳世间的春节,白天要吃刺蒿子饼辟邪,晚上要早早的睡觉休息,不去打扰已逝之人的狂欢。
纪晴起了个大早,将语文和数学放在篮子里,跟纪文川说要找个安静舒服的地方背书,顺便看能不能摘到刺蒿子。
乡野人家的小孩子是野惯了的,没事的时候,上山下河,经常会跑的不见人影,有正事的,比如要放牛,放鸭放鹅都会有固定的场所,如果到了吃饭的时间还没回来,就会拉着悠长的调子喊名字,通常很快就会有回应,再者,乡村里几乎每家都有一条狗看家,在这里,狗是作为伙伴的,不是作为宠物的,小孩儿出去野,狗也基本都会跟着一起。
所以纪晴一说,纪文川也没犹豫就答应了,让家里的小黑跟着纪晴一起去,毕竟纪晴年纪小,上次又出了事儿,加上现在天气回暖,会遇到什么蛇之类的也说不定,让家里的黑狗跟着,大人放心一些。
纪晴答应后,就挎着篮子,带着黑狗出门了,纪文川看着纪晴出门,将擦着眼睛问姐姐在哪里的纪蕊抱到父母那里去看着。
庄稼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纪晴起的已经很早,村外的田地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忙活了,有人看到纪晴拎着个篮子,就知道是要去摘刺蒿子去,笑道:“你怎么个这么早就去找了?我和你妈妈约好了下午去桃林那边瞅瞅呢!”
纪晴笑笑打了声招呼,花水镇这块地方家家都有果树,野外树林也多,还有一处野桃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成型的,每到春天都会开满一大片灼灼桃花,可惜结出来的桃子比较酸,并不怎么好吃,外面的毛也多,摘几个桃子就弄得一手都是毛,也因此那片野桃林也就没什么人去打主意。
想要到沈家村,就要穿过这片野桃林,要不是小黑跟着,纪晴一个人去还有点打鼓,野桃林边上就是田埂,人家安葬过世的亲人多在山间地头和山林中,纪晴想要找到沈念安还不知道要穿过几座新坟旧坟,饶是她内在算是个成年人,一个人过去心里也多少有些打鼓。
好在沈家村不算太远,纪晴跟小黑穿过田埂和小路,过了两个庄子,再经过一片荆树林,就到了沈家村了。
本来还要找人问沈念安在哪里,结果没想到到最外面一层地就是沈爷爷家的,沈念安和沈爷爷都戴着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沈念安拿着比自己长很多的锄头认真的锄着草,沈爷爷一遍一遍的从不远处的池塘里挑了水来浇地,太阳还没上来,青草上还挂着露珠,纪晴的鞋头都被浸染了几许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