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槜李林。
阳春三月,槜李花开如晴雪。
范蠡孤身一人,身背长剑,跃城而下,潜入烂漫的槜李林中,以此为隐蔽,于吴军封锁线的缝隙间迂回潜行。
此行目的地,他心中已有了主意。
一路见吴军正逐渐缩小包围圈,却仍无进攻迹象,他便明白,吴王阖闾终究没有采纳伍子胥以战养战的一贯做法,而是选择更加保守的对策,向齐国借粮。
这样的结果,其实,已在他预料之中。先前在槜李城中那样说,不过为了令众人坚定固守城池的决心。
自从吴国战败楚国,以极野蛮的方式为伍子胥报仇后,虽被诸国所诟病,同时也得到了诸国的畏恐。战败南方大国楚国——曾经的霸主,吴国从柏举之战中也同样收获了足够的自信,开始放眼整个天下的争霸,所以,重新复制对付楚国的手段,阖闾终归是顾虑的。
不过,只要吴军补给充足,一鼓作气,越国危矣。
但愿,他还来得及。
他不敢放松,飞一般向外围冲去,可是,就在他即将到达包围圈最外围时,迅速收拢的包围圈已经容不得他再次侥幸逃脱。一小股巡逻的吴军就这样与范蠡正面遭遇了!
不得已,他只能抽剑而上,只望寻得机会脱身。
范蠡一身武艺,功底不凡,若不硬碰硬,只求脱身,并非难事。
果然,不过几个回合,他便已突破合围之势,欲抽身而去。
——突然,一声利刃破空之响疾速贴向范蠡的背脊!
那声分明鹤立于兵士戈戟的哗噪拙笨声中,竟似冲霄的龙鸣!
范蠡暗惊:好犀利的剑招!
若是此人方才有意偷袭,恐怕,他早已身首异处!
可此人毫不掩饰那迫人的霸气,更不掩饰那……凌厉的杀气。
反而锋芒毕露,剑气张扬!
又似那人根本不屑掩饰,更不屑无声宵小暗算之流,所以剑实无虚,风鸣铮铮!
此人,若非坦荡的英雄,定是草率的莽夫!
而无论是哪种,这人都未免对自己的武功太过自信了吧?
但虽这样想,范蠡却知来者武功的确不低,绝非简单就可摆脱,形势瞬间变得九死一生。
范蠡佯装不知,似毫无所动,只是一心挡开身前的拦阻。
正不急不徐地一剑将一士卒拍开,来人的剑锋却已贴上身背!!!
刹那间,范蠡陡然转身,顺那剑势而上,回锋逆刺而去!
这一刺,却绝不是不急不徐,而是迅疾果断,直取来者要害!同士兵周旋时的样子完全不同!
来人用招极具气势,又极尽自信,正如千钧之力系于一发。然而刚过易折,范蠡深明此道,索性先放任自流,诱敌近身,却在最后一刻致命反击,让来者收势不及,反遭其害!
果然,那人为眼前变故吃惊不小,急忙猛收剑势,剑气堪堪被折,先前满盛的霸气与杀气顷刻间弱去大半!
只是,一刻不缓的,他当机立断将硬抽回的剑,转瞬间横陈于胸前,抵上范蠡的剑锋!
他没有躲避,也没有攻击,却是以守为攻!
正如范蠡所料,他那疾速的身势确是无法收敛,可这无法收敛的身势却因这个简单的守招,顷刻间转为进攻的助力,全身的力道压在剑脊上,以剑脊死抵范蠡的剑尖,将范蠡连人带剑、硬生生地逼退数步!
范蠡惊道,这人反应竟如此迅敏!
还不及范蠡反应,那人继以剑脊之血槽锁住范蠡之剑尖,向侧一扯,连带泄了范蠡的剑势,然后,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逆其剑而上,回锋直取范蠡中身!
范蠡却真被逼入绝境,只得仰身一避,以极其惊险的角度与那剑锋又一次擦身而过。
只是此次远非彼次之游刃!只见那人的剑,几乎削面而过,真的是悬命一避!
高手过招,只在毫厘之间,便知对手虚实。
不过一个回合的交手,范蠡心中便不禁惊叹道:这人究竟是谁!?
吴军将领中竟有这号人物,他从前竟然不知!
此时,那人被范蠡躲过的一剑,剑势迅猛,避无可避,堪堪削上了一株花团密簇的槜李,只听“嚓”地一声,一树雪白应声而倒——
二人不约而同,遽身发力,飞身弹开,相立于十步开外,对峙。
随之,漫天的飞瓣碎蕊,交错飞舞于两人之间,缠绵不去。
“什么人!?报上名来!”那人喝问。
范蠡淡然回眸,“山野之人,无名无姓。”
——半个时辰前,吴国军营也爆发了一场关于当前形势的激烈讨论,最终,吴国太子夫差临危受命,带着将军沮鞑,轻车简从,自吴军军营一路而出,向齐国而去。
借粮!
出行没多久,经过此处时,夫差便远远望见本该井然有序的封锁线被撕裂的混乱不堪。他当即喝令停车。
战场上任何不同寻常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是关乎成败的关键。
身为吴国太子、此战的副帅、征战沙场多年的优秀将领,夫差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夫差勒马于战圈外,双目微犀,审视探究的目光始终不离那支离破碎的围困中与自己年纪相仿的青年——他在评估眼下这场混乱。
只见那一株株浪漫璀璨的槜李树下,偶偶落英缤纷,一个一身淡青粗布衣的青年,于乱军之中,身姿恣意,步伐灵动,剑法潇洒,大开大合数招之后,便几乎摆脱了被合围的劣势。
吴国尚武,远离中原,也较少受过什么中原高雅文化的熏陶。夫差自小习的武艺,旨在战场杀敌,直取性命,都是勇猛刚强,招式直来直去,务实、有效、简单、粗暴,可这人一招一式却比跳舞还要好看。
夫差绝不相信如此飘逸潇洒的剑法,竟会有这样大的威力;也绝不相信一向被他不屑的、中原人的那些眼花缭乱的招式,会有这样大的能耐。
哼。
花拳绣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