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真是小田老师,这位····”
门卫老张仔细看了看,“程老师对吧?”
程纤凝笑着点点头。
“你们怎么有空回来看看啦?哎呦,这说起来,得有···有四五年了吧。”门卫老张打开铁栅栏门,把她们请进了自己的小屋。
门卫老张的小屋经常接待一些到学校来访的人,所以学校给他这准备了纸杯。
门卫老张拿出两个纸杯摆在她们俩面前,拿起保温瓶给她们倒水。
“从这个学校出去了好多城里的老师,你们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再回来看看的。”
“你们当初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自然是要回来看看你们啦。”程纤凝手里握着纸杯,水有些烫,她捂着手。
“那也是你们对我们的娃儿好啊,你们知道不?我的小孙女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上半年的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五名。”门卫老张无比骄傲的伸着五个手指头,“全班第五啊,你们知道不?她们班里40多个孩子啊。我娃儿多优秀啊。”
“真是得感谢你们啊,多亏了有你们这些愿意来我们这穷乡僻壤教书的老师,我们这儿的娃儿才能有出头的机会啊。”
门卫老张是这个村子里为数不多的上过初中的人,他有文化,年轻时去城里打工,看到了太多村子里根本就没有的好东西,他挣到一些钱以后,就决定回到村子里开个小卖部,隔三差五的开着他的二手面包车去城里进货,把那些便宜又新鲜的玩意儿带回村子里。
门卫老张自己有文化,知道学习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有多么重要,他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可惜那时候条件不允许,他家的三个孩子只上到了三年级就出去打工了。到了小孙女这里,有了好的学校,好的老师,他经常督促孙女一定好好上学。小孙女也不负他的期望,学习一直很好。
“现在的学校变化可真大啊,我们在那会可没有门卫。一到晚上,我们程老师就害怕,把窗户和门锁的严严实实的。”田望舒说。
“我也是觉得怕孩子们不安全,就主动要求过来看大门,我岁数大了,商店的货也搬不动了,就交给大儿子大儿媳了。”
门卫老张用手环指了一圈小屋,“这不,这房子还是我和几个村民一起搭的呢。”
“我听说现在学校里有固定的老师了,不用每年一换了?”程纤凝望着教学楼,孩子们还在上课。
“是啊,你们在那会儿一个班里有好几个年级的学生,现在一个年级一个班了,老师也都是县里给安排的固定老师,跟你们城里的一样了。”
“咱们教的那批学生一年级的今年也毕业了,这个学校已经没有人认识咱们了。”程纤凝转头有些失望的对田望舒说。
“我带你们去转转吧。”门卫老张说。
“好啊。”
两个人跟随着门卫老张出了门。
还好有门卫老张,不然她们这一趟来可能要失望而归了,学校整体都变了,校长也换了,老师也换了,学生也换了一批了,教学楼,操场全部不一样了,随着门卫老张的带领,她们发现学校里新盖了宿舍,是一圈单独围起来的平房,专门为那些住在大山深处上学太远的学生准备的,没有住宿费,只需要自己带被褥和生活用品就好。
“这几间房子就是我们原来住的那几间吧?我记得你住最北边这间,我住中间,王老师在南边这间。现在是办公室和体育器材室了啊。”程纤凝指着她们一起支教时住的宿舍。
“真是哪里都变了。虽然有点儿失望,不过更多的是高兴,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了,他们的生活才更有希望。”田望舒说。
“是啊,你们看那边独立的一圈房子,就是现在学生的宿舍,我记得那会程老师总说要是给偏远地区的学生盖几间宿舍就好了,他们就不用每天早起两三个小时走山路来上学了,放学了还要走两三个小时回去,太辛苦太累了。能有这个宿舍还得多亏了你们呢。”门卫老张说。
程纤凝到学校后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住宿问题。有的学生住的离学校太远了,每天要走很久的山路才能到学校,辛苦学习一整天又要走几个小时回家。如果能为住得远的学生建几间宿舍,他们就可以多睡一会儿,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睡觉有很大好处,而且这么远的路也不安全。
程纤凝和田望舒写了一些材料交到县教育局,一次次的石沉大海他们就一次次的写,一次次的交。
不过遗憾的是,到她们走的时候也没有批下来。
王浩宇关注的是学生们吃饭的问题,学校当时有六十多个学生,都是自己带饭来学校吃,夏天饭放到中午就馊了,冬天就冻了,非常不方便。
他们三个一商量,要组建一个简易的食堂,腾出一间没有用着的教室,一部分用老乡送来的食材,一部分是田望舒出钱买来的食材,由程纤凝主厨,其他人打下手的方式,来为学生们做午餐。
他们还把程纤凝的课尽量的调到前两节,后两节课的时间她就准备午饭,田望舒和王浩宇还有学校原本的两个老师,谁没有课谁就去帮忙。
他们一起为六十多个学生做午饭。
这件事被人报到了教育局,教育局怕被有心之人恶意放大这件事,就特批了这所希望小学的餐费。
田望舒和程纤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刚刚来学校时的承诺,希望能对这所学校有所改变,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