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更有意义,因为徐安逸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的理想——为身体残缺的人们,设计制作适合他们的新衣。
自己当老板后,工作灵活自由了。徐安逸留出固定时间,只为理想。首先,她联系了规模较大几家慈善机构,认识更多的残疾人,与其沟通,表明自己的意愿。许多人初见徐安逸时,难免因后者的绝美容貌,而有所顾虑,担心徐安逸逢场作秀,徒为虚名。做公益,若目的不纯,更易伤人。哪怕是无心之举,也能给受助者带来创伤。徐安逸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作为过来人,她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以降低他们的防备心。当后者发现徐右手有疾时,多多少少都会共情而亲近,信任随之产生。美人有缺陷,似乎替她的善意,多了层保证。仿若唯不健全的人,才能诚心帮助不健全的人。纵然,道理上、现实中都不该也不会如此,却真真帮到了徐安逸。
苦难的人们,慢慢敞开心扉,倾诉与聆听着。甜美的脸庞,温暖的语调,令人心生好感。更何况如此貌美纯善的姑娘,要为他们设计衣服,简直闻所未闻!纵然忐忑,他们也开始分享自己的阴郁,愿意接纳徐安逸的友善与靠近。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他们,开始考虑,是否要请徐设计师,为其量身定制。最跃跃欲试的,是忧虑忡忡的父母们——谁都希望孩子能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无忧无虑与小伙伴玩耍嬉闹。倘若身体的缺陷,能被衣服巧妙遮挡,进而缓解孩子的焦虑,绝对是全家雀跃欣慰的大事。
交流了那么久,鼓励了那么多,徐安逸终于迎来第一位顾客:六岁的媛媛。女孩头发乌黑浓密;透亮扑闪的大眼睛,灵动可人;粉嘟嘟的小脸蛋,晶莹剔透;点点樱唇,恰如其分地精致。媛媛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小公主,晶莹剔透得不真实。可惜,她右腿天生残疾,走路一高一低,有些打眼。渐渐长大的她,开始体会人情冷暖,懂得或明或暗的指指点点。因为长大,所以忧伤。媛媛笑容淡了,出门少了。哪怕是最爱的游乐场,也成了她的苦修之地。小孩子的心智,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抵挡隔绝异样目光。纵然有些眼神里,流露出善意与同情,媛媛依然很受伤。女孩的难过,徐安逸感同身受。她的右手,也是在六岁那年失去的。母亲的小心翼翼,伙伴的呵护关怀,有时精准刺伤着她:她似乎是个被保护可怜的瓷娃娃,唯等他人照顾。好在,徐安逸是个放得下、忘得快的孩子,并没被那些情绪左右。更庆幸的是,徐母渐渐明白徐的骄傲,选择慢慢放手,任她无数次跌倒,再看她无数次爬起来。靠着乐观、努力与坚持,在徐母悉心陪伴鼓励中,徐安逸走出阴霾,傲娇自信地生活着。尽管挣扎过、痛苦过、埋怨过,幸运的她,最终找到隐藏的钥匙,打开了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