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在梨树上安家的雏鸟已经学会飞翔了,已近枯死的梨树今年竟开了些花,虽最终没有结果,但已然让郁声很是欣慰了,毕竟每日的水没有白浇。
更让郁声高兴的是,院子里的茶树也活了过来,郁声还用它泡了茶,尝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两年内,习剑、练功、读书、练字,郁声一日都不曾落下,她的功法、剑法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而郁梨也变得更聪明了些,不再傻乎乎地任其他几个欺负,学会了适当地告状。
当然,这是郁声教她的。
郁声之所以这么教她,其实是因为世子郁湛的缘故。
这几年郁湛的身体不似之前那般虚弱,反而有好转之相。老夫人对此感到很高兴,而郁湛将这份功劳归功于了郁声和郁梨。
虽然老夫人不是很相信这之间的联系,但郁声、郁梨两人确实让郁湛的心情变得更好了些。因着这层关系,老夫人也不会太偏着那三个丫头。
只有郁声知道郁湛气色变好的关键是谢尘钧,哪怕她不懂这其中的关系,却也知道谢尘钧对待郁湛是极好的。
一开始郁声只是觉得他们的举止很亲密而且还很奇怪,有时候会看到谢尘钧一把抱起郁湛,但渐渐地,从两人的言语中,郁声似乎捕捉到了些什么但又不是很明白,就是觉得两人看起来不像是兄弟之间的相处,但她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反正奇奇怪怪的。
郁湛的学堂倒是办的有模有样,由于郁湛不收学费,教课也认真,品行又很好,来上学的孩子们总会带些瓜果蔬菜聊表心意。
而郁湛总会分些给郁声、郁梨尝尝。
郁声还参加了八月的乡试,这几日会有放榜的消息。
在通州平安县的时候,郁声就考取了生员,而由于郁声的户籍转成了现如今瀚州的瀚京,自然就可以以瀚州生员的身份参加瀚京的乡试。
同时郁声的三年守孝期已满,十六岁时在通州获得的优监身份自然就能生效了。
在通州的时候,她之所以会参加科举,其实是想早日去瀚京找闻氏。
郁声是这么想的,以优监身份,一来可以让阿娘进侯府后的腰板硬一些,二来可以让阿娘放心自己入京。
之前闻氏不让郁声入京,完全是怕侯府的人会对郁声不利。
而郁声则想了个办法,那就是优监入京。
凭优监入京,奉的是皇命,侯府的人若是想做什么,除非他们眼里没有皇帝。
可还没等郁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闻氏,就接到了其死讯。
国子监的人巳时到的侯府,来通知郁声,从今日起,去往国子监。
大兖国子监,学生的最小入学年龄为十六岁,最大入学年龄为二十二岁,其设有四个学堂,从初级到高级分别为源初堂、修身堂、正学堂、明志堂。
获得入国子监资格的人,入学后会有一场入学考试,以此来决定这人的初始学堂是哪一个。
像郁磊、郁江,二十岁入的国子监,入学考试的结果为源初堂。
当然,国子监每年会有一次升堂考试,每个人会有两次机会,若顺利通过则顺利升堂,若没有通过则会失去读国子监的资格。设置这样体制的初衷是为了培养优质学生,防止有人混日子。
而每个学堂内设有两个班,一个是天骄班,另一个是有为班。
天骄班里全是瀚京的贵胄子弟,像郁磊、郁江进的就是天骄班,两人属荫监,本来按例应让一子入监,但是由于镇远侯居功甚伟,承璟帝,也就是当今东兖的皇帝,特许两子入监。而有为班里多数是从各州选来的青年才俊,当然也不乏有一些不愿意待在天骄班的贵胄子弟和例监来的人。
“什么,招郁声去国子监,是不是弄错了啊。”
二姨娘拿着那张文书一脸不敢相信。
反而郁湛是又惊又喜,惊的是郁声原来这样会读书,喜的是郁声也可以像其他的弟弟一样可以入国子监读书一展抱负了。
但就是有些不满道:“小声,有如此好事,你居然瞒着阿兄,是不是该打。”
而郁梨也有同样的不满,同时还很不舍道:“四哥哥,以后白日里就见不到你了。”
郁梨拉着郁声难过了好一会儿。
郁声还是一阵求饶,他们两个才肯原谅她的。
倒不是故意欺瞒,实在是郁声不知如何开口,明目张胆地说会有一种夸耀的感觉,隐晦地说会令人很难信服。
“时辰到了,该启程了。”外面的人催促道。
郁声很快地收拾完她的东西,临走时还叮嘱了翠芽一句,若是遇上难事可以去找世子帮忙。
“嗯,奴婢知道了。”翠芽回道。
看着二房、三房一脸幽怨的样子,郁声上车前故意和她们打了个招呼,微微笑道:“姨娘和妹妹们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