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笑写的微博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顾炎武也有一句:“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很多人出书,喜欢请名人给自己写序。因为名人吹捧是出名的捷径。
不知何时起,自费出书成为一种时髦。朋友洪刘华就准备自费出书了,并且已经预付款出版社了,签约、找人写序,一系列的后续工作正紧锣密鼓中……而这写序的据说却是个泼皮无赖混混……
先说自费出书。
从心底来说,自费出书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别的不谈,起码可以出名呀!不说在全省、全国出名,但最起码可以在出书者活动的圈子里出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不想出名呀?而且出书得名气,应该不会招来多少灾祸吧?应该不存在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忧患吧!弄不好,据此也可以加入省级作协,成为名副其实的作家,若再因书评上了什么奖项,也未可知。这样想来,如果有条件,出一本书又何妨!但是问题是,假如没有条件,是否也要创造条件,自费出书呢?
作为自费出书者,应该考虑到可能会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和结果——
一、靠自费出书来一夜成名,基本上等同于白日做梦。君看如今的图书市场,各种各类图书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读者可选择的余地太大了,读者的口味被无限制地吊高了。更不要说纸质书籍已经早就被网络书籍所取代了,一些知名老作家的精选集都购买不踊跃了,想读者一拥而上来购买你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书?何况还是个很烂的书?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靠自费出书来创造经济效益,也基本上是痴心妄想。前面说了,好不容易出了一本书,既然鲜人问津,那么就自然创造不了经济效益了。而且君不见如今网络阅读兴盛,电视剧层出不穷,有多少人还能抱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从头看到尾的?
三、靠自费出版一本什么集子来抬高自我身价,也很难实现。现在是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社会,人朝钱看,皆为利往。你送书于人,手留余香。那是你心态良好。至于对方是否会细读或收藏你的集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而且随着自费出书的持续升温,出版一本什么集子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一般人也不会多么的追捧你的。
四,自费出版一本集子,还可能影响家庭生活状况。采取耗费有限的退休工资或缩减家庭生活开支的方式来出书,必将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开支,让全家人跟着你受罪吃苦,确实是一件不得人心的事情,也必将给以后继续写作带来家庭的阻力。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嫉妒于老洪自费出书。而是善意提醒自费出书者量力而行,三思而行,切莫一时冲动,处处被动。
再说混混写序。
据说,老洪在请混混之前请过本市一个名人(好像是某市局的某某主任,凭借写过几篇本单位的通讯报道,跻身于本市文学界,通常有着颐指气使的本领……)给写序,不知道是不屑一顾还是怎么的,总之是大约人家没答应,继而转身邀请了混混来写序,混混遂捡了个便宜,兴高采烈的洋洋洒洒下了笔……
先说说请人写序的动机。大凡出版著作请人作序者,其动机不外有三:
一是请一个名人为他进行推介。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为他做宣传,助声威,添光彩,增价值,提档次。因此,想要的当然是表扬和赞美,而不是寻求批评。
二是请一个有鉴别能力的人进行分析。找出其长处和短处,考察其得失,以体现对自己和读者负责的精神。
三是请一个和自己有特殊关系的人来作留念。其意不在评论,不计褒贬,而是为在书中刻印下一份人情。
可我观混混所作序,除嘲笑暗讽,难见有满足上述动机的……
未有研究,而提笔论道,属跨界,难免说些领域之外的外行话。纵使不谬,也浅显,只有去做从未涉猎之事,方有可能成为前所未有的自己,话虽如此,鸡汤而已。纵使未逾行,老专家序小专家,年龄增长速度与知识更新程度,恰成反比,常常微见其意而词不达意。然尽管后生皆有博士学位,却多为读教科书成长起来者,西方的概念甚至比西人更为熟稔,而老专家对实际内行,千说万说,不如自见,有许多书本未曾举例的实践经验。既是业内专家,文笔又好,且能次第其言、善叙事理、行文曲折、妙趣横生者,可遇不可求。完美是一种理想,不可能是一种存在。
新书出版,表示祝贺,其中的辛苦,述而不著者无以知,说几句安慰的话,不过送上几句语言的心理补偿。如此,便有了谀词。有温水、无寒火的功夫,真是了得。指出其中的不足或错误,瞠目舌挢、浑身冰凉过后,再次见面,不免难堪,理屈词穷,转身就走。听不到别样声音之事,三思而行勿轻为,话虽如此,闻过则喜者,世所罕见……
2、范丽发的公众号
引子:这几天,几个群里频频出现洪刘华的名字,从诸多繁杂的信息中看,他应该是个五十多岁、喜欢在网络上写写小说、发发牢骚的人,他的梦想就是自己的小说能够出版,但却迟迟遇不到欣赏他作品的出版社。于是就想到了自费出书,向自己的几个同学借了三万块,跟出版社谈了分成,基本不亏,出版后应该就可以归还。
这件事情却遭到了他的老乡群里大多数人的鄙视。这些文学爱好者看不起这种借钱自费出书的行为,不能理解他近乎走火入魔的“出书梦”,有事没事就在群里教育他、嘲笑他、挤兑他。他落荒而逃几次退群,又被拉回变本加厉地围攻,如此再三,他打定主意不回那个群。
他在另一个“文墨群”里偶尔发发自己的小说,也有群友点赞,于是这几个老乡群里的人又组团到别人群里霸屏围剿他,他们的语言暴力让“文墨群”里的人目瞪口呆,长了见识。
昨天,参与围攻他的海笑在“健康群”里问我对这个人有什么看法。
我说:“我不了解具体情况,但他是什么样人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想写作,他想自费出书,都是他自己的事情,跟别人无关。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有父母子女要赡养吗?”
海笑:“他不是五保户,有手有脚,身体健康,要赡养老母亲。”
我说:“除了为自费出书问他的同学借钱,他还经常以各种理由向你们这些朋友借钱吗?我不认识他,不了解他的生活现状,也不理解为什么你们要对他群起而攻之,据说他还请你们在桃园吃过饭。”
海笑:“成天的发一些不着边际的牢骚,甚至去无中生有道听途说的所谓的他的高论,你觉得这个人有多大意义?在我们那里,他就是个笑话。”
我问:“你认识他几年了啊?这几年他以何为生?”
海笑:“他以何为生我不懂,也不想懂,只知道他手脚健全,不知道精神上如何,但身体上应该是个健康人,靠双手完全应该可以过好生活的。”
我说:“每个人对‘过好生活’的定义不一样,有的人认为锦衣玉食就是过上好日子,也许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借钱帮他圆了‘出书梦’的人对他没有异议,那么为什么你们要反复围攻他、甚至组团到隔壁群里围剿他呢?你们并没有借钱给他,他影响你们生活了吗?”
福二姨接着说:“我觉得我们该多一些包容,只要没有影响到别人,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我们再看不顺眼,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比如迷信,我们有相信封建迷信的自由。如果这种相信害了人,如巫婆把人给整死了,这肯定不行,如果只是他自己相信一些东西,那就让他们相信去。”
石庄大茶坊也来了:“一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没出息也好窝囊也罢,可笑也行,只要没有妨碍别人。别人当然也可以对他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价,但是群起围攻就有点奇怪了。除非是他的父母或者特别要好的朋友,否则,评价还是该注意一个边界感。”
橄榄果说:“是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没必要统一标准,没碍着别人就行。”
大茶坊补充道:“我认为民主的本质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每一类人都有表达的权利和渠道,每个人都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是大家互相尊重,互相辩论互相理解,互相妥协,最终达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刚刚你们提到的那位洪先生可能在大部分人看来有点迂腐,但是他有迂腐的权利,这个权利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多数人的暴力也是暴力,现代社会最大的进步我认为是宽松,对少数人生活方式的宽容。”
岳飞提出不同的看法:“这人属于那种自视甚高但又生活在社会低层无力改变现状的人。看不惯一切,否定一切,看问题有点偏执。也许他有着稳定且较高的收入有些问题就不这样想了。”
我说:“我只是不明白他选择在不够富裕但尚能吃饱饭能养活老母亲的情况下写写小说、发发牢骚是否就应该被一群人嘲笑、围攻?借钱自费出书妨碍了谁?”
岳飞承认:“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不必苛责。”
不怎么发言的裴也来了:“我们讨论问题应该有正确的思维与价值观或者叫判断,对那个被围攻的某人,我毛估估其自身思维或者行事方式有很大问题,其应该反省,不是说不可以对他指出来,不然,长期下去他会在生活中活的更累。”
大茶坊对裴说:“你有没有注意到,谈到洪先生时,你的角度是俯视?一个成年人应该如何生活,难道在哪里有一个‘正确的’标准范式么?如果真有这个标准范式,和几十年前人民公社有什么区别?换句话说,我们有什么理由确信自己的生活态度比别人高明?打个比方,梵高生前也是倍受歧视穷困潦倒,这并不妨碍后世对他的追崇。”
裴:“我并不了解洪某,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类似的人,就是让大家认为是异类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事方式得不到大多数人包括其家人的认可,导致活的有点憋屈,这样的人,精明一点的话,我可以不作评价并远离他,不是谁比谁高明,毕竟,我们不是那些天才,大家生活在凡尘中,应该要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与别人格格不入?我认为值得反思一下。”
大茶坊:“我也不认识,你说的某些观点我也认可。但是我反对一群人持续群体批评一个其实没有伤害他人的人,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一个人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干扰。”
本群第一次就某人某事件进行了热烈讨论,也许读者觉得平淡无趣,我却觉得非常精彩,在此实况转播,作为留念。
3、三姑娘的公众号
老梦又要出书了,还请了阿混为他做序。这件事在群里出现时,立刻炸开了锅:老梦疯啦。阿混疯啦。
阿混一边无可奈何地解释,一边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然而,铺天盖地的指责泼向阿混。阿混说,老梦要出书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我写不写序都一样。
一场关于老梦出书的大讨论,在此后几个月里,成了经久不衰的话题。尽管这样的讨论最终都因找不到共同答案而以一句“不提老梦”结束,但仿佛文学作品里永远避不开“爱情”这个主题一样,群里的话题,轻而易举就会回到讨论老梦出书这个话题上。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为何?因为老梦是自费出书。
自费出书在当下蔚然成风,不足为奇,又何故揪住老梦不放?
因为老梦瞒着家人借钱出书。
所有的愤怒都在此聚集。没有人再发出异议。
除了我。
认识老梦,也是在一次群友聚会上。一桌的人,我并没有几个认识。记得在回敬酒的时候,我会把名字喊错。老梦,有着中年男人发福的身体,中等个儿,穿着普通,但肤色偏白,一看就知道不是做农活的农民,虽然,他的确是个农民。打工似乎变成了旅游,隔一段时间,他会出去找一份工作做。短则三五天,长则一两个月。不是他炒了老板的鱿鱼,就是老板炒了他。但工作干不下去的理由却似乎只有一个:老板或者同事们都太奸诈,他一个正直的人不屑与小人共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说。一脸的义愤填膺。
一次,在酒桌上,老梦端着酒杯,对着一桌的人说“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大臣们害怕得罪皇帝不敢说出真相情有可原,但城外的老百姓为何也不敢说实话?”“我就是要说皇帝没有穿衣服。”一桌人就嘻嘻哈哈和他碰杯喝酒,没有人接这个话题。我在心里一怔:现如今如此单纯的人倒是罕见了。
后来,又和老梦在酒桌上遇到几次。几个自以为和老梦交情很好的朋友,当面指出老梦自费出书的不靠谱。希望他认清现实(上有八十高龄的老母亲,下有刚刚成家又刚刚贷款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