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 > 抖音《群帝观天幕 > 第12章 补充:初唐名将2

第12章 补充:初唐名将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五、玄武门之变第一功臣——门神二哥尉迟恭,尉迟敬德。

尉迟恭,字敬德。门神二哥,负责黑夜守门。

尉迟敬德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

在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斗争进入关键时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一再劝其早下决心,先发制人,不要“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杀李元吉。为稳定局势,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带甲入宫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渊报告,并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李世民从此登上大位,开始他的贞观之治。在整个政变的过程中,尉迟敬德表现英勇,临危不乱,为李世民夺取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大功。所以,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功居第一。

武德九年(626年)九月,授予尉迟敬德右武侯大将军头衔,赐予吴国公爵位,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齐实封一千三百户。这时,突厥侵犯边境,朝廷任命他为泾州道行军大总管去攻打突厥。敌军到了泾阳,尉迟敬德派率轻装骑兵去挑战,杀死了对方领军的名将,打败了敌军,为渭水之盟,李世民计退突厥起了重要的作用。

故事1:“自负其功”来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八年,累迁同州刺史。尝侍宴庆善宫,时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殴道宗目,几至眇。

故事2:“解衣释疑”来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上尝谓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馀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为之流涕,曰:“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

翻译:唐太宗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什么呢?”尉迟敬德愤然道:“臣确实谋反!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便开始怀疑臣要谋反吗?”因而脱下衣服置之地上,展示身上的疮疤。李世民见此流下眼泪,说:“你穿上衣服,朕丝毫不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这么说,何必如此恼怒呢?”

六、大唐战力天花板——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天选打工人、门神一哥秦琼

秦琼,秦叔宝,可以跟关羽齐名的猛将。天选打工人,多次更换门庭,依旧被称为重情重义好汉,不算背叛,只能算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分道扬镳。

秦琼初为隋将来护儿部属,后从张须陀镇压反隋起义军卢明月,秦琼袭营偷家,一战成名。

2年后,秦琼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败,没有老板的秦琼归属瓦岗军李密,任帐内骠骑。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军于黎阳大战,混战中李密被流矢射中坠马昏厥,部下都逃散而去,几乎落入追兵之手,幸得秦琼拼死捍卫才得以脱险。救出李密后,秦琼收拢溃军与宇文化及军力战,终于将其击退。此战之后,立了大功的秦琼没有飘,反倒李密飘了,之后败于自己瞧不起的隔壁老王王世充,没办法,秦琼和程咬金投靠了王世充。

由于不耻王世充奸诈的为人,秦琼与程咬金等人投唐高祖李渊,李渊令其事秦王府,秦王李世民优礼有加,命其随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每次打仗到了危机时刻,李世民就会出大招:“开门,放秦琼”,最擅长在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还帮李世民擒获一名大将尉迟恭,与尉迟恭“成团出道”,民间门神。

秦琼完美得实践了活都是我自己干的,功劳都是老板你的,这样的部下谁不爱。

秦琼参与“玄武门事变”,随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事后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后来秦琼经常生病,每逢病时就对人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病逝。

七、大唐第一福将——三板斧混世魔王程咬金

演义里程咬金,打仗时,遇到不强的对手,三板斧已经奏功;遇到强的对手,耍完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三招,便拍马逃去。也有“程咬金三板斧”、“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等谚语。

程咬金是济州东阿县人,少时即骁勇善战,善于使用马槊。隋大业六年(610年)起,盗贼蜂起,程咬金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后来归附李密,王世充与李密决战时,王世充袭击单雄信营垒,李密派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救援,裴行俨被流箭射中,坠落马下。程咬金驰马救援,连杀数人,趁王世充军后退之机,抱起裴行俨,二人同骑一马回奔。追兵用槊刺击,程咬金身体被刺穿,程咬金回身折断其槊,斩杀追兵,二人方免于此难。

后来李密失败,程咬金为王世充所俘虏,然而程咬金和秦琼厌恶王世充为人狡诈,程咬金对秦琼说:“王公才识风度浅薄狭隘,却爱乱说,喜欢赌咒发誓,这不过是老巫婆,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

王世充与唐军交战,程咬金辞职,程咬金和秦琼投靠唐军,受李世民重用。武德七年(624年),太子李建成忌惮程咬金,因而向李渊进谗言,于是李渊派遣程咬金出任康州刺史。程咬金告知李世民说:“大王被剪除左膀右臂,必定不能保全自己。我有死而已,希望您能快些自保!”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亦参与其中。玄武门之变后,程咬金官拜太子右卫率,随后又迁升为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

程咬金特能活,打仗的兄弟一个接一个挂了,老板李世民也挂了,李治登基,程咬金统率飞骑军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为李治继位保驾护航,迅速稳定朝局。之后武则天当皇后,程咬金没有去理会这种事,明智啦。656年,68岁的程咬金因手下王文度假传圣旨,被连坐被免官,不久,任岐州刺史,后自己上书请求致仕,得批准。665年享年七十七岁去世。

八、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30岁才从军。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1、与李世民时期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进攻高丽(即高句丽,时多称“高丽”)。其妻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

应梦贤臣故事

(381章原文)

薛仁贵此人,当年,可是能让李世民一眼万年的将领啊。画面中紧跟着缓缓浮现清晰的轮廓。一袭白衣的小将策马疾驰,眉眼疏朗,气质卓然。在他面前,有一迎着光的帝王朗声大笑,高举着双臂迎了过来。“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为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年轻的小将手脚都不知往何处放,耳朵羞窘紧张的红了一大半,讷讷不言。帝王握着他的手,柔情似水极尽甜言蜜语。“朕昔日梦中见卿,如今卿应梦而来,朕喜得一贤臣也!!”薛仁贵脑袋晕乎乎的,也不知思绪飘到了哪里。一时只道:一定不可辜负陛下的信任,不就是高丽么?陛下想要,给他打下来就是……

……

很可惜的是,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那时的李世民已经大限将至,即将迎来人生的终点。

2、高宗时期

李治登基后,薛仁贵依然负责宫中守卫。永徽五年(654),天降大雨、山洪暴发,皇宫大水,薛仁贵不顾自身安危,跑到宫门前大声呼喊,惊动了皇宫内部,这才救下了李治的生命。事后,李治称赞薛仁贵说:“多亏有你呼喊,我才免于被淹没,我才知道什么是忠臣。”

1、黑山击败契丹。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讨高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在保安室憋了十几年,这气必须撒在高丽身上,在贵端城斩获千余人,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一手弓箭见谁射谁,接着马不停蹄赶到黑山击败契丹,成功擒获契丹王阿卜固,送到洛阳跳舞。

2、三箭定天山。李治让薛仁贵去天上练级刷本,突厥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名大将,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3、协助李绩击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丽旧地,669年,唐廷遂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 。由于高丽遗民的叛乱,薛仁贵赴任后便从平壤移至新城(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城),任内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丽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却亡国之痛。

4、兵败大非川。670年,吐蕃趁大唐在攻打新罗国,攻陷西域18个羁縻州,为了让吐蕃长记性,李治让薛仁贵率大军反击吐蕃,战事初期,唐军节节胜利,但因副将郭待封擅自更改运粮的行军路线,被吐蕃察觉,唐军军粮及辎重被吐蕃军掳掠而去,士兵地形不熟,高原反应等,最终薛仁贵在一系列不利因素下兵败大非川,薛仁贵被革职除名,流放象州,在象州度过了十年黑暗时刻。

5、“脱帽退万敌”。

突厥又觉得自己行了,于是卷土重来,李治再次启用薛仁贵,虽然此刻薛仁贵已经69岁,薛仁贵奉命征讨。突厥人问:“唐朝的将领是谁?”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能复生?”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第二年,薛仁贵就去世,终年七十岁。

九、儒将之雄——文武双全裴行俭

裴行俭(619年-682年),小薛仁贵5岁,还比薛仁贵早去世1年。是前后灭三国苏定方的徒弟。

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当时,左卫中郎将苏定方说道:“我用兵的谋略,世上没有可传授的人,现在你很合适。”就把自己用兵的奇术全部传授给裴行俭。后来,裴行俭调任长安县令。唐高宗李治准备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裴行俭认为国家的祸患就从这事开始,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秘密商议对策,大理寺卿袁公瑜向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告密,裴行俭因而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665年,46岁裴行俭升任安西都护,西域各国大多仰慕他的仁义,归附唐朝。太优秀了,被唐高宗改任吏部侍郎,他一走,西域出事。高宗让薛仁贵走一趟“让吐蕃知道,谁才是老大”,结果薛仁贵兵败大非川,西突厥残部与吐蕃勾结。裴行俭向高宗建议:假途灭虢。裴行俭建议说:“波斯王儿子泥涅师在长安做人质,如果派遣使者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就从突厥、吐蕃两国经过,把西突厥残部与吐蕃干掉”高宗于是命令裴行俭带上诏书护送波斯王,并任安抚大使。

当地人一看,老领导回来,就出城迎接,热情款待。裴行俭从当地招集了一千多名才智出众的人跟着自己向西走。制造舆论说:“天气太热,不能前进,应该住下来等待秋天。”阿史那都支侦探到这个情报,便没有设防。裴行俭从容地召见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的酋长,假装邀约打猎。老领导发话,酋长超额完成任务,一下子喊来一万多人,阿史那都支以为唐军到了,仓促之间想不出对策,只得率领五百多个下属人员到裴行俭的军营拜见,于是被其擒获。不废一兵一卒就平息了叛乱,文武双全,当即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没过多久,东突厥也反了。东突厥归属大唐50年,他们一看西突厥残部与吐蕃都出来嘚瑟,也不能落后,也出来嘚瑟啦。裴行俭带着30万大军没有直接硬刚。

1、兵不厌诈:(特洛伊木马)

裴行俭说:“可以用计战胜敌人。”于是准备了三百乘假粮车,每乘车里埋伏五名骁勇的士卒,带着斩马的长刀、强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