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暗自庆幸那天的事情,没有被周周和蔓蔓看见,不然免不了又是一顿逼问。
而丁烨磊也因为和李思远敞开心扉地聊过之后,心情明显好转很多,大家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课、学习、玩乐。
11月份,学校艺术生的学习考察如期而至。各科老师精心组织,准备带着全班前往各地进行艺术实践与学习。这对于大家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期待的旅程。
考察的第一站是著名的魔都——上海。抵达这座繁华都市后,大家首先办好了酒店入住手续,稍作休息,便相约出门寻找美食。上海的弄堂里,隐藏着许多特色小吃摊,大家品尝了生煎包、小笼包、糖葫芦等特色小吃,这些美食的口感独特,苏然有些不习惯,但也有另一种风味。
下午,怀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意,大家前往了上海美术馆。这座美术馆收藏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大家流连于各个展厅,欣赏着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感受着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每一幅画作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让我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晚上是自由活动时间,许多同学相约一起漫步在外滩。夜幕降临,外滩的霓虹灯璀璨夺目,与浦江两岸的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大家沿着江边漫步,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现代与传统交融之美。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金融区灯火辉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在夜色中熠熠生辉,展现着上海的繁华与活力。
外滩的夜景美得令人心醉,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让人沉醉在这无尽的夜色之中。同学们并肩而立,欣赏着这迷人的景色,聊着彼此的未来和梦想,享受着这难得的轻松与惬意。
然而,这绚烂的夜景也不禁让人迷失了方向。苏然站在人群中,思绪万千。她曾经也怀揣着梦想,打算去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但是,现实总是充满了变数,她的计划并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进行。此刻,她不禁感慨万分,不知道自己这次是否还会选择北上。
一阵凉风吹过,吹散了苏然的思绪。她回过神来,发现大家都在谈论着毕业后的打算。向松表示自己对影视后期很感兴趣,想要在这个领域发展;顾二则透露自己可能会回家继承家业;丁烨磊还没有明确的想法,但可能与设计相关;周周梦想着成为一名美术老师;蔓蔓则想考公务员;李思远说想成为一个漫画师;而苏然则坚定地表示自己想要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听到苏然的选择,李思远感到有些诧异。他走到苏然身边,好奇地问:“为什么选择语文老师这种看似平淡的职业?以你的能力,应该可以胜任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至少我认为你会选择设计师之类的职业。”
苏然若有所思的回复说:“曾几何时,我也看不上教师这样的职业,觉得没有任何挑战性。但是走一圈以后,我发现它其实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拥有寒暑假,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能够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在向前看的同时,也可以向厚看,脚踏实地的耕耘自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李思远听后深感震撼,他没想到苏然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他好奇地问:“你已经走了一圈了吗?
苏然笑着回答:“是的,我已经走过一圈了,只不过是在梦里。现实中,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
“其实做老师挺好的,你是不是还有第二梦想?”李思远好奇地追问。
苏然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第二梦想啊,有哇!”
“那是啥?”
“先不说,可以吗?”然后苏然开始打趣李思远:“那你不打算和顾二一样回家继承‘爵位’了?”
李思远被她逗笑了,他认真地说:“我可没有爵位可以继承。我的梦想是找到一个动画或漫画公司,成为一名真正的漫画师。”
苏然听后笑着鼓励道:“挺好挺好,有前途有前途。”
大家站在外滩的夜风中,眺望着远处的灯火辉煌,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他们都知道,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大家怀着对艺术的无尽好奇与期待,前往了田子坊艺术区。这片隐藏在繁华都市中的艺术天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
走进田子坊,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境。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艺术家的身影,他们或挥毫泼墨,或雕刻塑形,将灵感与创意融入每一件作品中。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的充满了现代感,有的则透露出浓郁的传统韵味,但都同样令人震撼和感动。
大家漫步在狭窄而富有韵味的小巷中,欣赏着两旁的艺术作品。每一幅画作、每一件雕塑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艺术家们的才华和创意,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除了艺术作品,田子坊还有许多创意小店和手工艺品店。这些店铺里的商品都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无论是手工陶瓷、刺绣还是木工制品,都充满了创意和匠心。我们在这里流连忘返,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希望能够将这份美好带回家。
在田子坊艺术区,老师还带领大家参观了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听艺术家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心得,感受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和表达美好。
像老牛赶火车一样,当天下午大家抵达到“人间天堂”的杭州。来到杭州的第一站是浙江美术馆。接着,大家一起游览了西湖,那里的山水景色如诗如画,让人忍不住想要停留下来。
在美丽的西湖边,大家挥毫泼墨,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转化为艺术作品。丁烨磊完成了一幅速写,李思远完成了了一幅漫画,三美则忙着拍照,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杭州美景的赞美和留恋。
离开杭州,来到乌镇,入住了一家具有古色古香的客栈,房间的布置和装饰都充满了传统韵味。
这座古镇以其古朴的建筑和宁静的氛围让人流连忘返。穿梭在古镇的小巷中,欣赏着白墙黛瓦的民居和精美的木雕窗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
夜幕降临,乌镇更显得宁静而神秘。晚餐时,大家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如乌镇酱鸭、白水鱼等,每一道菜都让人回味无穷。夜晚的乌镇别有一番风味,大家饭后漫步在古镇的夜色中,灯光映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回到房间的李思远,静静地坐在桌前,打开画本,准备开始他的创作。这是他长久以来的习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会用画笔记录下那里的美景和感受。
在上海,他画的是外滩的夜景。画面上,浦江两岸的灯火辉煌,与江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他细心地描绘着每一栋建筑,每一盏灯光,仿佛要将那一刻的繁华与美丽永远定格在画布上。
而在杭州,他画的是西湖。画面上,湖水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近处的柳树依依。桥上立有两人,一人撑伞,一人望向远方,栩栩如生。
此刻,在乌镇的夜晚,李思远再次拿起画笔,准备记录下这座古镇的韵味。他闭上眼睛,回想着白天所见的一切:白墙黛瓦的民居、古色古香的街道、宁静的河水和摇曳的乌篷船……这些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他开始在画纸上勾勒起来,笔触间流露出对古镇的热爱与赞美。他画出了古镇的宁静与古朴,也画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感动与留恋。
第五天,他们来到苏州。苏州的园林艺术是此行的一大重点,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拙政园、留园等著名的园林,那里的建筑、水系、植物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在苏州的街头巷尾,大家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宁静与优雅。
第六天上午,阳光透过轻纱般的云层,洒落在苏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上。一行人怀着对贝聿铭这位杰出建筑师的敬仰之情,来到了他亲自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其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传统苏州园林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简约与大气。站在博物馆前,大家被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细节所震撼。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每一处都透露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简洁的线条,又赋予了这座建筑一种现代感,使得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融合。
进入博物馆内,大家仿佛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从古代陶瓷、书画到近代工艺品,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大家一边欣赏着这些珍贵的文物,一边感叹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一站是南京,一进入南京,大家就被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所吸引。古老的城墙、庄重的中山陵、繁华的新街口,每一处都透露出南京的深厚底蕴和勃勃生机。
到达中山陵山脚的时候,有同学小声说:“你们知道吗?听说南京中山陵的温度要比正常地方低2°到3°,因为南京阴气重。”不用猜,说这个话的人就是萧宁。
“阴气重?这是真的吗?”有人忍不住小声问道。
“我也不知道,只是听说的。”萧宁耸了耸肩,看似轻松,但她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虽然大家都不太相信这种说法,但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确实承载着太多的沧桑与悲痛。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与灾难,无数冤魂似乎还在这片土地上徘徊。这样的背景,让萧宁的话显得尤为诡异,让人不寒而栗。
可能是因为萧宁的话,也可能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有可能的是大家感受到了中山陵的那份庄重与肃穆,大家全程都沉浸在这份宁静与庄重之中,基本没有人大声说话。每一步行走,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敬意。
随后,大家怀着敬畏与沉痛的心情,来到了南京大屠杀博物馆。一进入博物馆,那种压抑与沉重的气氛便扑面而来。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每一件都无声地讲述着那段惨痛的历史。
大家默默地走着,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照片和展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痛。那些无辜的生命,那些残酷的暴行,仿佛就在眼前重现,大家仿佛都能够听到那些受害者的呼喊和哭泣,感受到他们心中的绝望与无助。
在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肃穆与庄严的气氛。同学们没有过多的交流,只是默默地走着、看着、想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沉重与悲痛,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