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事是冲动型,吴南时是沉思型。”听了胡一舟的讲述,周苒评价道。
“什么冲动、沉思?姐,你说我是不是要三思而后行啊,想到什么先不说,看他反应,再做决定。”胡一舟感觉关于吴南时的事情他又在瞎搞,与其憋在心里质疑自己,不如倾吐而出,听听别人的建议。
“嗯,三思后行是没错,做事情不要着急,这点你要改改你的性子。不过交朋友呢,特别是知心朋友,相处起来应该是很舒服的,可以迁就对方,适当改变自己,但是也不能一再谦让,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要把握其中的度。”
周苒这番话,像是在支持胡一舟的决定,又没有明确表明,好似在教导他做事,但好似又让胡一舟自己拿主意,说到底胡一舟本就存了吐槽的意味,这时候适当附和,让胡一舟自己消化就行了,但是周苒回得模棱两可的,还要让胡一舟去思考去辩证,听得胡一舟头大。
胡一舟反问道:“姐,你现在说话,有种说不上来的劝导感,你是不是把我当成你学生了。”
“啊?”周苒一惊。
“算了,跟吴南时的事情我就说一说,本来感情上的事,我可以找我那些兄弟倾诉,但是我这个性取向特殊,也不合适,你就当听个故事,唉,你上班也累,不打扰你了,好好休息哈。”
对话中胡一舟听出了他姐的疲惫,原本说周末去找他姐的,周苒说要去培训,没时间,只好打电话,想来她姐培训了一天,也累得够呛,还是不要在忧心他的事情了,再说跟吴南时的事情已经是迷之发展了,大不了只是做朋友算了。
胡一舟想,或许第一段恋情总是鸡飞狗跳的,就像第一次做事情,谁能保证完美呢,他这么慌乱,纯属是以前没谈过,但是吴南时谈过,所以吴南时很镇定,对方的镇定自若,更加让胡一舟显得慌乱无比,所以不不要干着急,胡一舟说服着自己。
周苒上班太忙,也不能给自己出处主意,不过吴南时那边应该也没有可用的军师,毕竟前男友找上门来复合吴南时还要找自己来出主意,看来也是无人可用,这样看他俩水平半斤八两,吴南时也就比自己多了点经验。
要怎么快速积累经验呢?胡一舟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要不再去看看周苒买的小说,可是那些小说也是挺乱扯的,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启蒙读物,还是再看看吧,死马当活马医了。
胡一舟从来没想过自己性取向问题,他对男女感情也不是很在意,从小爸妈就在闹离婚、凑合过日子两种状态中反复切换,他就跟在他姐后面,他姐说他皮皮的,但是长得不错,上学时应该是有女生来追他的,对于女生的攻势胡一舟都采取回避态度,有些就当姐姐对待,没个回应,那些女生也不自讨没趣。
初中的时候,班上女生在那磕他跟吴南时的cp,他也不在意,还沾沾自喜自己是攻,胡一舟爸妈这段破碎的感情,让他刻意回避着男女感情,只要不是女生追他,其他女生干什么他都无所谓。
后来跟吴南时差点亲在一起,胡一舟连续几晚上都梦到这一幕,有他们真的亲在一起的梦,有他们打作一团,或者单方面生气的梦,胡一舟只当是自己初吻差点没了,产生的应激反应。
直到看到周苒藏起来的书,当时胡一舟看到周苒桌上被压到最下面的书就觉得不对劲,以为是偷藏的小说,周苒高中住校,礼拜天才回来,于是胡一舟就正大光明地拿去看了,他姐喊来了爷爷奶奶看着他,胡一舟放学回家又不好乱跑,有小说当然要拿来打发时间。
结果看着看着,前面挺正常的,胡一舟就是纳闷女主的戏份怎么那么少,后来看到男主跟女主哥哥亲了,胡一舟猛地察觉不对劲,认认真真研究了这本书的封面,扉页等文字、插图,发现这本书讲得就是男主跟女主她哥的爱情故事,曾经女同学说的攻受开始具象化,放在这本书里,也就是他原先认为的男主是攻,女主她哥是受,女主是助攻。
理明白了,胡一舟也不排斥,就觉得挺有趣的,反正打发时间,之后周苒的藏书,胡一舟都有偷偷借阅,看了几本之后,胡一舟做梦开始不对劲了,他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了。
胡一舟回忆完毕,他的启蒙读物是一本古耽,胡一舟决定找一本现代的看看,研究一下。
在网上疯狂搜书的时候,吴南时给他发消息,问他在干嘛,明天有没有空去打球。
胡一舟觉得吴南时的人生应该是思考出来了,都决定出去打球了,顺手回了一个:在看书,可以。
或许是平日给吴南时的感觉太过没文化,一个看书的举动让吴南时感到震惊了,对方竟又问他看什么书?
胡一舟看着眼前的甜宠追爱,深觉这本书目前不该出现在他跟吴南时的聊天记录里,但是现在网上搜其他高大上的书也容易露馅,思考半响,胡一舟回了一句:五年级数学题,在跟老板商量进货。
吴南时正在输入的界面跳了半天,终于蹦出来一句:“那好吧,不打扰你做生意了。”
胡一舟放下手机狂笑,怎么不算看书呢!
又看着网页上的小说,胡一舟觉得自己也可以开始创作了,核心要爽要甜,走那种让人猜不透的风格,比如就像刚才他跟吴南时的对话。
对此胡一舟命名为:“胡作非为”式写作,可惜了一代文豪苦于开店上班,没有继续创作的时间,于是“胡作非为”这一文学只好止步于他跟吴南时的对话中。
胡一舟又想到他姐说的要辩证、要把握度地看待问题,笑了,三思而后行是不存在的,他胡一舟就是要胡作非为,对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