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书 > 枝伊 > 第10章 十、铠甲与搜索

第10章 十、铠甲与搜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九月初,周曼带着录取通知书、一个巨大的行李箱、两个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袋、一个水桶、一捆衣架、一张凉席,坐在爸爸借来的汽车后座,去往一座陌生的城市,进入一所此前熟悉了名字和照片的学校,成为一名崭新的大学生。

周曼念的专业是家人帮着选的,以毕业后能够轻松地找到不错的工作为最大目的。

周曼对此全无异议。未来太遥远,她没有想法,没有爱好,没有创造的欲望,需要继续学习的专业知识,日后需要她完成的工作,都无法让她产生丝毫的向往之心,那些与她的喜好无关,只是生活下去的必要工具而已。

她像一只被圈养的羊,只知道按时排队被剃羊毛,按时吃草喝水晒太阳,没有接触过天生天养的同类,没有得到过祖辈的教诲,不懂得如何辨认方向寻找水源。她看向羊圈以外的世界,一派茫然。

生命似乎经历了一次暂停,身边所有事物都慢了下来,从千军万马的战斗般的急迫中骤然减缓,过度投入到战斗的人,过度信赖手中刀剑的人,例如周曼,都会感到无所适从。

从来不知道上学可以和放假没有两样,周曼傻乎乎地面对着每天过多的空闲时间发愣。开学时,为了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也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她和比较要好的舍友参加同一个社团,一周两回社团活动,要么去学校斜后方的以一座矮山为中心的绿化公园徒步,要么围着学校夜跑,锻炼身体,偶尔会参加社团会议,帮助几位学长学姐策划活动,斟茶倒水,跑前跑后。

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就懒散地踩着点去教学楼上课,老师说的话左耳进右耳出,糊里糊涂地看着投影幕布上的课件,然后在没翻开过几回的课本上随意做笔记,写完就忘了。期末复习之前,几乎没有知识能够钻进她那混沌的脑子里。

在大学授课的老师们似乎都是行业里了不起的人,但周曼尚未切身体会到老师们在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也就无从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更没有意识到与老师相熟会得到一些神奇的实习机会,只当他们是和中学老师一样的普通老师,一切交集都在课堂上,课后见了他们还要赶紧躲开。

周曼总是和几个舍友一同行动,每天聊得最多的话题是下一顿要吃什么,然后反驳各种答案,再结伴去饭堂吃饭,或者哪部电视剧比较好看,大家各自抱着一袋零食坐在电脑前看。她那部无比金贵的、让她被妈妈摁着脑袋对姑妈说了百八十句谢谢的电脑在学校里的用途主要是娱乐,没到学期末交作业的那几天,它都不会有学业方面的任务。

周末或者两三天的公共假日,她们基本都会出门到处闲逛,好好参观一下这座素未谋面的城市,毕业之后,她们可能不会留在这里发展。

她们每天都有很多的时间,但没有钱,所以也只能闲逛。

班级里有同学去当家教挣零花钱,曾经问过周曼要不要一起去,请家教的学生多是初中生,还有几位高中生,需要补习的科目大多是理科,正好适合她们。

周曼想也没想就果断拒绝了,她宁愿挨穷,也不愿意再次接触初高中的教科书和练习册。

只是周曼要花钱的地方其实挺多的。

有好几年时间,周曼陷入到靠着打扮来武装自己的魔咒中。

周曼在化妆、护肤、发型、穿搭等方面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用于钻研它们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段时间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要躲在被窝里熬夜上网,生怕自己错过任何知识点。

她觉得自己落后于别人太多太多,在扔掉穿了三年的校服的那一刻,她很慌张,她发现衣柜里没有可以穿出去见人的衣服。再环顾四周,她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她不曾作为一个面目清晰的个体存活于世,十几年来,她的脸上都呈现与大多数人一致的面貌,乍一想,连她自己都叫不出自己的名字,当她看向镜子里的自己,她看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

一切都要重新购买,衣服、鞋子、背包、生活用品、各种有意思的小玩意,以及这些东西带来的经历,仿佛她不仅是一个新的学生,还是一个新生的人。

她天真地以为用最新的姿态生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她的茫然。

如果上午第一二节没有课,周曼就会化妆,用心搭配好衣服,整理头发,喷香水,穿高跟鞋,彻底将自己打扮好,然后才慢悠悠地出门。她喜欢让别人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她的变化,希望大家都能一看便知她不再是中学生,她长大了。

她也获得了不少成效,与她比较相熟的同学都夸赞她的打扮,时不时向她请教化妆护肤方面的问题,偶有几次逛街买衣服会问她有没有时间一起去,帮她们掌掌眼。有一次她到饭堂打饭,在同一条队伍中的两个不认识的女同学回过头来看她好几眼,又壮着胆子小声问她是学校的学生还是老师,她看起来很成熟漂亮,不怎么像是学生。

她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精心的打扮是她用以防身的铠甲,掩盖她已然在世间迷失的真相。

因她不去做兼职,没有额外的收入,所有在打扮上的花费都只能从生活费中节省。

每个月的生活费是一千块,她花在吃饭上面的只有三百到四百块,其余的都用于打扮。哪怕是饭堂的饭菜十分便宜,这点钱也不怎么足够支撑一个月,起初她靠着饭堂里最便宜的馒头和包子度过艰难时日,只需要花两三块就能应付一顿。后来她和一位家境困难的舍友凑钱买了一个二手电饭锅,是从准备要毕业的学姐那里买回来的。她们下了课就去学校对面的老城区中的小小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宿舍煮饭一起吃,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钱。

尽管如此千方百计省钱,月末的几天她也经常连两块钱都拿不出,要借舍友的饭卡吃饭,等月初生活费到账了再还钱给舍友。

她不好意思多问妈妈要生活费,那是用来支付最基本的生活的费用,不是用来购买铠甲的费用。她在条件一般般的家庭中成长,对金钱的谨慎是最基本的家教,她从小就明白不可以将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填塞她自己的欲望的道理。

路途艰辛,但她坚持着走过了,想要的改变几乎都完成了,也被形形色色经过她身边的人目睹了,她变得光鲜亮丽,拥有了想象中的代表着个性和自我的表象。

只是她不曾拥有相应的内里。

她依旧很茫然,思想上甚至出现混乱。她十分需要金钱,金钱可以带给她的东西太多太多,以至于她总是向自己过度强调金钱的重要性,催眠了自己,扭曲了思维,她误以为只要花钱就可以取悦自己,就像购物那样,一百块可以买到相应份额的情绪。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她几乎感觉不到别的快乐。期待已久的化妆品和护肤品、漂亮的衣服、美食、新去处和新风景、与朋友聚在一起的玩乐等等她能够接触到的事物,都只有一瞬间的作用,恍惚间,她如同一个黑洞,让一切不复存在,连光都不放过。

她留不住她的幸福滋味,或者说,她无法为自己创造任何幸福。

尤其是全然失去了枝伊消息的、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时期。

周曼在每一个安静的时刻、每一个没入黑暗的夜晚、每一次热闹喧嚣中的走神,都怅然若失,那个对她而言很重要的人,她一直记挂着的人,彻底在她的生活中消失了,无处可追寻,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

她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关于枝伊的消息,哪怕无法与枝伊产生交集,无法像过去那样同枝伊说话,她也希望确切地知道枝伊正在某一个远方好好地生活,始终是她记忆中的那样,美丽又潇洒。

枝伊是她仰慕的人,是世上最能让她看见生活更多可能性和更多热情的人,她需要看着枝伊,这对她来说是唯一的获救的可能。

大一那年的暑假,周曼同高一时的舍友聚餐。

地点是一间规模颇大的烤肉店,大家围坐着,中间是烤肉的炉子,一个喇叭样的抽风口悬在空中。

曾经住在一起的六个人许久不联系,时间与经历横亘在她们之间,彼此都生疏了许多,虽依旧呼唤着对方比较亲近的昵称,却失去了亲近的氛围。她们没有谈及长大了几岁之后对未来的设想,只说说笑、聊聊大学的校园生活,没有话题的时候,就祭出从前宿舍生活的趣事,以及各种明星八卦,娱乐新闻是一种谈资,而非真相。

聚餐进行到后半程,周曼没有问,是李谦谦主动提起。

李谦谦嘴里嚼着烤肉,突然想起来似的,告诉大家:“枝伊在A市念大学。”

周曼手中的筷子顿时停住,脸上是压制不住的诧异神情。

其他人无甚反应,只舍长随口问:“你和她的联系多吗?”

李谦谦点点头:“挺多的,因为我的学校和她的学校离得不算远,我有时候放假了就去找她玩,没有回S市。”

周曼想说话,但口舌变得有些迟钝:“她还在……”

只支吾了三个字,李谦谦就机灵地玩笑道:“她当然还在,健康着呢。”

大家都笑了,周曼也低头笑笑,让自己的精神从震惊中振作起来,继续问:“她还好吗?”

“好得不得了。”

“她念什么专业?”

“服装设计,算是那所大学里比较好的专业了,她艺考的时候发挥得不错,文化课靠着最后半年的突击学习也算是有点成果吧,反正高考成绩还可以,够她用了。”

一位舍友插话:“我记得她不怎么认真学习的呀。”

李谦谦说:“别的时候不认真,快要考试的时候不可能不认真,她的脑袋瓜还是挺好使的,弄得清楚状况。”

周曼喝了一口冰凉的汽水,感受寒流落入腹中的滋味,咬咬嘴唇,满怀期待地问:“放假的话,她会不会回到S市来?”

李谦谦却说:“可能不太会吧,她爸爸好像又调职了,不在S市,她也就没有什么必要过来这边了。”

聚会结束前夕,几人相互加了微信。

周曼很想请李谦谦将枝伊的微信推给她,但在座的其余人都没有这种要求,周曼便不好意思提出,怕大家认为她过于在乎枝伊,太过奇怪,没有多少交集还要念念不忘,毕竟枝伊对她们而言只是交情极浅的一位普通的同班同学。

周曼在回家的路上将李谦谦的朋友圈从头到尾翻看一遍,看到了三张李谦谦和枝伊挨在一起的自拍。

许久不见枝伊,那张周曼日日夜夜在脑海中回忆的面孔骤然成真,真实的微笑,真实的目光,真实的人,不过是存在于屏幕里。周曼定定注视着枝伊,幻想在未来的某一天,枝伊可以离开屏幕,站在她的面前,那时,思念会像天边的一缕清风。

而后周曼到宿舍六人刚刚组建的群里报平安,顺便问李谦谦,“我们有高一的班级群吗?”

过了大约十分钟,李谦谦才回复,“没有,只有之前的那个Q-Q群。微信出得太晚了,要是在我们念高中的时候就推出,我们肯定会有班级群。过了高一那一年再建班级群,不太现实了。”

周曼想了想,又问,“那有谁会组织高一的班级聚会吗?”

李谦谦没有回答,反问周曼,“你很想和高一的同学聚会吗?”

周曼慌张了一瞬,旋即抚着胸口想幸好是在线上交流,对方没有看到她的表情,不会因此质疑她,又忙敷衍着回复,“没有,我就是这么一问。”

李谦谦写道,“我觉得应该不会有,只有一年的感情,很多人在分班之后都忘了。”

原本周曼打算通过群聊顺藤摸瓜找到枝伊的联系方式,如今看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了。

但她丝毫没有感到气馁,相反的,她心中充满希望——在如今这个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的时代,枝伊与她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她过去想象中的那么遥远,她觉得自己肯定能够在某个渠道获取关于枝伊的信息。

周曼换好家居服,窝在家里的电脑前,查找现下最受欢迎的几个社交平台。她和她比较亲近的同学都有点跟不上网络发展的脚步,对一切呈喷涌之势推出的社交平台几乎没有接触,基本上要等到目之所及的大多数人都使用同一个平台的程度,她们才会勉强跟风使用。然后她浏览了一下主页面,了解一下不同按钮的主要功能,再尝试着在这些平台的搜索框里打下“枝伊”二字。

看着搜索结果,周曼打了个寒战,双手攥紧拳头,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排成列的圆圆头像。

她找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