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12 Angry Men(1957年)★
★【作品简介】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少年因为涉/嫌/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面的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
十二个不同职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案件的陪审团,这十二个人各有自己的职业与生活,他们当中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建筑师、正义勇敢的上班族、歧/视平民的新贵族、追求真相的的钟表匠、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只赶时间的推销员。
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
除了8号陪审员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的案子不屑一顾,还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
8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疑点”,耐心地说服其他的陪审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也在冲突和较量…
--------------------------
★【个人感想】
1:几年前疯狂补了很多黑白电影,但最深印象的还是这一部。
2:不过记忆有点模糊想重看一遍再推,刚好B站有,明明很严肃的场景却被可爱的弹幕逗乐了www
3:开篇的长镜头真是沉浸式体验,站在上帝视觉或各代入这十二人其一的角度来看感受都很不一样。还有我承认我有罪,看着这12个人的人设(仅人设无关演员)我竟然能够拉郎3对(面壁)
4:短评:极度精湛的群戏把控,使繁多的角色未有一个沦为脸谱化的人物,每一个都是那么鲜活立体,由此引人入胜对对社/会/制/度,人/性,思想的激辩,以超越了案件本身,考度的是对生命的尊崇。太多优秀长评了,选了一篇较短的。
5:这部电影是上世纪的作品了,片名取【12 Angry Men】因陪审团全员白人男性。在1927年,只有19个州允许女性担任陪审员。不过这种情况在1961年发生了改变,当时最高法院裁定佛罗里达州一项免除女性陪审员义务的法律违宪。现在新世纪已过去20年,握好方向盘不要开倒车,我们前进!前进!前进进!
--------------------------
★【豆瓣引用】
【12 Angry Men,令人惊叹并为之折服】作者:方醒儿
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Life is in their hands,Death is on their minds。
影片并非揭示某种结果,因此从头至尾,法庭的镜头极少无比。
一个下午,12个人关在一间房内,设备破旧,他们最主要的道具是那一张方形桌子,至最后,全部人离开,桌子的全貌缓缓展现,几个小时的争论后只剩余几张纸与碎屑,曾有过的人的愤怒的吼叫与平静的论述不再重放。
即便所有观影的人都从一开始便了解他们辩论后的结局,影片也能够不失去任何一秒钟的魅力,简单的布局下,12个人在表达各自思想进而流露出人生百态。
12 Angry Men实际上是一种冷静的平和的态度,少数两个人总在声音高昂话语粗鲁,而更多人会睁大清醒的双眼平静地一步步表述,每个人的想法都自成一体,即使它们相撞击后的磨擦尤为剧烈,但最终会有人道歉,也有人谅解。
两类人群相对立的理念并非不平凡的内容,事实上随处可见这样的纷争,不同的是他们的争论必定要代表正义,并且要给一个孩子平等的命运的对待。
少数服从多数是争论过程中的主旨,有理不在声高是明了的态度,固执己见的人十分可贵但也十分顽固不化,坚持是亘古不变的成功的法则。
多少人愿意为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而坚持,即使事关这个人的生死,并且自己要担负着被指责为哗众取宠、标榜另类等恶名的状况。
多少人不会被多数人的诅咒声而使自信心褪色,进而迅速地降下旗帜,作一名默默无闻的跟风者。
而又有多少人仿佛墙头草般,看到将自己征服的信旨能够见风使舵,义无反顾地将拉拢自己一同举着伪善的旗帜呐喊的人抛于脑后。
正确与否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有没有尽全力表达,我从影片中看到的观点是,12个人的表达机会均等,从始至终坚持表达完整自己对某件事的质疑,才是勇敢的语言者。
语言在这一刻令人相信为比人的手足更能够使人独立的东西,而酣畅淋漓的语言环境,影片剧本是绝佳的功臣。
最后,始终彼此信赖的两个最初被别人所鄙夷的男人友好地握手,由此得知,如果能够听见不同的声音,请耐心倾听并且专注地交流,无论事情本身是什么,都会是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