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的江湖(五十)
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有前因后果,有些事儿根本就没有原由,所以很多小巧不严的事儿,也不必太深究。
大师哥送走了那个哥们儿,二师哥也到了,也带来个不认识的人,那个人应该是头回来,手里还拎着两瓶酒一袋子水果。进门介绍了一下,大家落座,师娘把菜端上来,开始吃饭。
“师父,刚才这哥们儿的孩子怎么回事?这么大的孩子了,是撞了还是怎么了?”
“那谁知道,回去符管用就行了,不管用再看看吧。估计也没啥大事儿。”
二师哥带来那个人端杯给师父敬酒,说了些客套话。然后敬大师哥和我,我不喝酒,以茶代酒。
那哥们儿是想拜师父学点道法。师父打着哈哈,搪塞着。看的出来师父不想收。
大师哥赶紧扯开话题:“师父,师伯拿着铁如意去了四川,那东西不会拿不回来了吧?”
“不能,都是道门儿的人,不会坏规矩。”
“那会儿蛇佬的老乡不是说要回去再打一柄铁如意吗?没做呀?”
“做了,但是究竟是不如咱这个有灵气,同样的东西,古代人是用心做,现如今的人是用手做,不太一样。这回去瞧见了,还俩搁一块儿比对了一下呢。那柄铁如意且得供养着呢。”
二师哥带来那个人再次起身敬酒,又满嘴客套话,连吹带捧的,听着有点让人讨厌了。
师父喝了杯中酒,拿起酒瓶,给那个人倒酒,因为多数是我们几个徒弟陪他吃饭,没见过师父给别人倒过酒。
“来,爷们儿,给你满上,头回来,家里就是老婆子做的家常便饭,凑合吃。”
大师哥接了一句:“师娘做的饭比我妈强太多了,说实话,老四,别看你厨子,这味儿你也未必做的出来。”
说话间,师父又给二师哥带来那个人倒了一杯。
大家吃着喝着抽着聊着,几分钟,看见二师哥带来那个人好像是醉了,坐着有点晃悠,说话有点舌头拌蒜。
二师哥看看那哥们儿看看师父:“这怎么没喝多少就高了,得了师父,我送他回去吧。您几位先吃着。”
我起来跟着二师哥一起扶着那哥们儿出去打了个车。
出门的时候,师父说:“住哪儿呀?老二,一会儿你还回来啊。”
那个哥们儿好像是住的不太远,来回大概四十分钟。
二师哥进门就说“平时这哥们儿半斤,啥事儿没有,今儿这喝了也就二两怎么就高了?”
“二师哥,这哥们儿什么朋友,别走太近,人好像不行”
“老四,你怎么看出来的?”
“这哥们儿说话的时候眼睛不看着人,来回飘,我记得听师父说过,人无定睛必不中厚。所以共事儿肯定得防着点儿。明显师父有点不待见他。两杯酒就让他大了。嘿嘿嘿,你记得那回跟蛇佬的老乡喝酒吗?你一杯啤酒下去就舌头短了。”
师父咳嗽了一声:“老四,就特么你话多,在外边好些事儿瞧出来,也别说,你知道人家爱听不爱听啊。心直口快未必是啥好事儿。这是跟家里,在外边你这几句没准儿得罪俩人。”
“哎!老四,看相这手活儿师父什么时候教你的?”
“师父没正经教啊,就是有一回聊天师父说起来看相这事儿了,我听了一句,记住了。”
“要不说呢,老大老二,你俩都不如老四机灵,十句话里,就一句有用,听着了记住了,就学去了。要不饭店里那几位老师傅都愿意教老四呢。”
嘻嘻哈哈聊到了夜里一点多,大家准备回家了。
大师哥带来那个哥们儿急急火火的来了,进门就说“吕叔您快上我家看看吧,孩子有点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