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那些事情好似离宋天周很远了,可又觉得就在昨天似的。
当初武卒虽然没有灭尽蛮贼后方生机,可也重创了蛮族,让他们近十年都没有了再战之力。
宋景洲回京之后,赵显武接任了继续打击蛮族的大将军之职兼代西北大都督一职。
赵显武手下有一谋士,人称李先生,看着是个斯文读书人,可行事手段却极为狠辣残酷。
蛮族草原后方妇孺幼儿被屠一半,又赶上呼耶翰大军大败而回,整个草原势气大落。
李先生派人拉拢草原其他部落,送绫罗绸缎,瓷器珠宝,美酒美人。
然后,拉拢,分行,挑拨,内耗呼耶翰旗下几大部落。
于是,第二年,呼耶翰就死于内斗,他的儿子们势力还没长成,几个叔叔又是壮年,都想要大位,几方势力打的不可开交,不过一年,大全这个刚成立起来的草原汉国就四分五裂,几个大部落首领各自为政,分割势力。
草原上几大势力谁也不服谁,如此,再无力对大周发起战争。
大周西北军却一直想要乘胜追机,灭尽蛮军,都被赵显武拦下。
他信李先生,果然,没了大周的穷追猛打,蛮族没了同仇敌忾的外敌,再也聚不起呼耶翰时那一统的势力和威势。
呼耶翰的长子被杀,其他儿子们陆续也被屠尽,最后只剩下蒙录哥一个儿子,大周安排的人鼓动他投诚大周,借着大周的力量重新夺得大位。
蒙录哥走投无路,只能来投大周,赵显武派李先生带着心腹军队收留了他。
然后借着蒙录哥的名义,发兵蛮族,等草原各大势力反应过来,已经被夺下了不少势力。
很多大首领带着部下干脆向着草原腹地迁徙,不愿在正刚周军,剩下的一些小势力,许多干脆投了降,如此,蛮族势力大减,困扰大周多年的蛮贼之扰算是被解决了大半。
蒙录哥代表蛮族彻底诚服大周,赵显武不敢大意,让他心腹军队护送,以换防边军的名义入京,护送这队人马。
毕竟以西北军与蒙录哥的恩怨,怕这位异族王子都没有命能到得了京城面圣,献上降书。
皇帝自是龙颜大悦,宋天周作为太子,全权负责此事。
蒙录哥上京为了表示诚意,带来了部分投降的大周官员,这些官员中竟扯出了许多西北当年的许多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秘密上京的原因之一,宋天周光是接到密报都觉得头大如斗。
丁国公府竟然在西北养了五千私兵,可抄家的时候丁家全族都被砍尽也没见这队私兵的影子,这些私兵去了哪儿。
说是私兵怕是和暗卫死士一般,战斗力定是比一般军士强,五千之众,也是一股很不可控之力。
这些人不可能悄无声息的就没了,那到底接手在那些人手里,又藏在哪儿。
这类消息是真是假也都要去调查,若真是有,那么多人不可能凭空消息,定是藏着了什么地方,养这么多人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的钱财,谁又能养的起。
这些人是丁国公精心圈养的家奴亲卫对丁国公府的忠心非同一般,当初丁家被关在牢狱中那么多时日,可没出现劫狱啥的事件。
是丁家还有血脉在世,藏了起来,若是如此,那又是谁在暗中相助?
皇帝派了大理寺卿去处理,让宋天周负责此事。
等见了这些降官叛臣,宋天周竟然瞧见了好几位熟悉的人名。
毕竟,他在西北叶待过一段时日,更是在军中操练过。
有些人在西北和他也算有过几面之缘,当时情况危急,这些人中也有些不是自愿通敌投敌的,被威逼利诱,被上官裹挟,就这么投了敌。
何细武带着武卒去诈降的时候,为表诚意,也是带着一部分官员家小去的,这些官员都通敌了吗?
怕也不尽然,许多都是知情不报,故意拖延,直到被何细武逼着带着一道去了敌军中作了降臣。
这其中还有有两位可是何细武的心腹之臣,在西北军中时,宋天周就听过这两人的名字。
以文官进升得了大将军的青眼,在军中混的如鱼得水。
原以为就武卒那般行事,这些跟着一块投降的官员怕都要被呼耶翰泄愤杀光砍尽了。
没曾想这两位还活的好好的,不仅活的好好的,看样子在蒙录哥手下过的不赖。
原本他们是见不着宋天周的面的,但他们道手里有重大机密,说只有面君才会道出口,大理寺卿把这事禀告了宋天周。
宋天周对西北之事还是很有几分兴致的,就来听听这所谓的机密。
这两位手里还真有料,宋天周听着眉头就没松过。
这两位一位姓于名程前,一位姓孙名书永,于程前当初去西北早早就拜在了林庆泉门下,孙书永是林庆泉最早带去西北的心腹下臣。
他们两当初真没想过投敌,但被何细武挟持着,投了敌。
林庆泉高升,这两位在林庆泉手下可是帮着做了不少的事情,林庆泉离开西北之前可是许诺,让他们盯好西北,做好何西武身边的耳神报,他不会忘记他们,不出三年,必让他们高升。
可谁知道何西武脑子不好使,把他们一道裹挟逼制到了敌军中,好好的朝廷官员,前程尽毁,孙于两人对何西武恨的要死。
何细武带着武卒大开杀戒,他们跟着一道去的降官可就惨了,死的死,砍的砍,没几个能活下来的。
不过,也有些机灵的,献出珍宝妻女,送上西北消息,趋炎附势,万般讨好,总是留下了性命。
孙于两人被挟持着家小也早早被当做人质扣在何细武他们手中,如此,自是一道去了蛮族。
孙书永妻子早逝,身边跟着一爱妾,生的风情万种,一去蛮族就被一位大人物看上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孙书永劝服了爱妾,主动献美,因此得了那位大人物的青眼。
何细武事发后,他和于程前因着那位大人物的庇护才能逃过一截。
可惜,那妾和孙书永并无孩子,和那位大人一起后怀孕生子有了妾室名分,在瞧着往日情郎竟是不顺眼起来。
孙于二人为了活命,又送了于程前的妻妾给其他大人,因着本身有几分才干,还得了一官半职。
如此,倒是苟活下来。
草原内乱,他们二人跟着蒙书哥手下的一位大人一路颠沛流离,竟然回来了,回到大周境内,还入了京。
而蒙书哥把他们这些大周旧日降臣统统交还给了大周,孙于二人自知命不久矣。
他们不甘就此被处决,知晓丁国公府已经被除,那些丁国公府的旧事旧罪分量就轻了太多。
但他们手上更有林庆泉这位朝廷重臣的把柄,他们不想招惹林庆泉这样的人物,这些年在林庆泉身边待着太知道他的手段了,可他们想要活,即使他们不说,等林庆泉知道他们还活着回到了大周,等着他们的还是死路一条,博一博,还能有活命的机会。
他们在外待久了,不知道太子府与林府结为了正经姻亲,若是知道这一层关系,怕也见了宋天周也是不会开口的。
如此,宋天周倒是听到了许多林大人的西北往事。
林庆泉去西北当官时并无对丁国公俯首称臣的想法,可惜,丁国公府纵横西北军中多年,即使机智无双的林大人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丁国公膝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入宫为妃,小女儿早早嫁了西北军中一位将军,可惜将军战死,倒是就此守了寡。
林庆泉和丁家大女儿有旧,偶遇丁氏小女,倒是生出点恻隐之心,这丁氏女才情横溢,又早早守寡,楚楚可怜,早闻林庆泉才名,敬仰非常。
如此两人一来二往之下竟是生了情愫,林庆泉已经有妻子,自然不好停妻再娶,丁氏女的身份也不会给他为妾。
林庆泉本想当断则断,就此断了两人关系,没想到被丁氏女算计,两人生米煮成熟饭,被丁国公和丁国公世子抓个正着。
丁国公恼怒非常,说要上告皇帝林庆泉强抢丁家女,林庆泉如何不明白丁家这是拿住他把柄了。
最后,林庆泉拜入了丁家门下,丁氏女改名换姓,入了林庆泉府上为良妾,为他生下一子,倒是不足为外人道。
这个时候,林庆泉已经得了丁国公父子信任,更是帮着丁国公父子做了许多事情,成为了丁国公父子的左膀右臂。
以前丁国公他们对蛮族是来则打,退则不追,要说养敌,纵敌,附敌倒是不敢的,毕竟两边隔着血海深仇,丁国公在战场上也不敢轻敌,怕一个不慎就打没了性命。
可彼时丁国公世子却早早和乌堡之众走私蛮族盐,铁,茶物等,还养了私兵,被人发现,告到官府,是林庆泉帮着扫了尾。
后呼耶翰在战场上被丁国公世子擒拿,隐瞒未报,林庆泉献计,呼耶翰送了几个儿子留在丁国公府为质,丁国公放了呼耶翰回去,两方算是有了默契。
如此,丁国公世子养寇自重,西北兵患就在他们掌控之下。
呼耶翰也是狠人,不过数十年就统一了草原,建立了大全。
若不是误打误撞的宋京洲入局西北军中,丁国公府怕是真把西北军养兵自重了,勾结蛮人,意图不轨了。
宋京洲身后有宋家,本身也有才干,想套他入局却反被宋京洲反杀,丁国公府和林庆泉只想把人高升调走,没想到他却得了西北军中不少人将领的青睐,一个愣头青硬是打出了名堂。
更是后来者居上,截胡了督都之位,搅的西北军中局势大变。
何细武在西北军中并不是丁国公派系的,而是寒门出身真刀实枪的干出来的,一直保持中立,对宋景洲也好,丁国公也罢,不愿为敌,可也没有诚服之意。
林庆泉这时倒是早早的派他们去接触何细武,也不知是怎么谈的,两人竟好似合作多年一般的老友,何西武对孙于二人也是信任有加,给他们升官进位,看着就是对心腹的表现。
林庆泉对何细武也是支持非常,两边成了重要盟友,为丁国公拉拢到了何细武的支持,但只有二人自己知道,何细武对他们表现的很看重,但根本就谈不上心腹,都是做给旁人看的。
然后,宋景城顶了林庆泉,来了西北。
要说林庆泉是能臣,那宋京城就是绝对的宠臣,那是皇帝真正的心腹,权贵世家出生的驸马爷,从龙之功的心腹重臣,丁国公府自是心有戚戚。
丁国公在西北纵横多年,虽然明面上被宋景洲架空了权势,但实际上不过是掩人耳目,自始至终,西北这地,还是丁国公说了算。
只是宋景洲打仗是有点运道的,可为官却还是差点火候,别说还有林庆泉面上和宋景洲打是一派的,实际上却是丁国公的人,很多时候,宋景洲看着权势赫赫也只在军队,虚张声势罢了。
实权一直都是在林庆泉手上,宋景城来西北是众人始料未及的,丁国公再不愿意,皇帝下的旨意,宋景城携家带小的就那么来了。
丁国公府措手不及,不过经营多年,流水的都官,铁打的国公府,他们也不怕一个宋家。
再加上林庆泉表示他自有安排,宋家不会成为大患。
如此,林庆泉顺利调任京师,孙于二人在西北做耳目,随时给他汇报消息。
没想到何细武一出反降计,把他们这群人夹成了泥,何细武他们得偿所愿,孙于二人只觉死不瞑目。
他们何尝不知自己是被当做弃子了被放弃了,更甚者,怕是因着知道的太多,那位林大人要借机灭口罢了。
他们手中并无多少证据,却没想到呼耶翰死后,草原大乱,于程前的一个妾室跟着的一个小头目去偷摸了呼耶翰的财物,其中有个黑盒子,打开都是书信。
带着回来,让妾室认读,告诉他信息。
那妾室善书法,模仿了书信,移花接木,把东西给于程前送了过来。
如此,他们才知,林庆泉与呼耶翰联系多年,林庆泉借着乌堡之利,给呼耶翰输送物质,更是告知了宋家众人身份,让其想办法捉拿宋天周和宋景城父子等人。
一旦擒拿到人,就立马放信说宋家人已经投敌,好好把人供奉即可。
可惜,宋天周从不单独行动,更不出城,护龙卫更不是吃素的,呼耶翰的人根本进不了西北城内,如此宋天周的影子都没摸到,至于宋景城,一地主官,戒备深严,护龙卫更是日夜守护,他们根本寻不到机会,此计自是没成。
孙于二人也见过宋天周,听闻大理寺卿